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11-16 13:45:00

靜觀人際關係

分享:
相片由作者提供

相片由作者提供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心理治療教授Susan Bögels發展了一套靜觀親職(Mindful Parenting)課程。很多人會問:「如果我不是為人父母,上這個課程對我有沒有得着呢?」

其實親職是指父母和子女的密切關係,其他密切的人際關係包括與自己父母或伴侶的關係。可能你會發現當關係越密切時越容易激發我們各種情緒,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這是因為與重要的人的關係會容易喚起我們以往和照顧者的關係。

心理學家指出童年的經驗會形成我們的基本思維模式(schema),而我們和照顧者的關係尤其重要。這基本思維模式會影響我們所思、所想及所為。因著我們的童年經驗,我們也會發展自己的一套模式去看待親密關係。這大致可分為「小孩模式」(child mode)或「內化父母模式」(internalized parent mode)。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感到有壓力時,很可能會喚起這些模式而不自知。你曾否在親密關係中做了一些自己也覺得過激的反應?例如:因小事感到十分脆弱、被拒絕而驚恐?因得不到想要的而非常生氣而大發脾氣?因對方做事模式不合你心意而使用脅迫、壓力去令他就範?或因對方令你不滿而去激烈的方式懲罰他?如有的話,你在這些情境也可能受到這些內在的模式。那麼如何去面對這些情況呢?

靜觀親職教我們首先學會覺察有壓力的時刻,然後給予自己空間和慈心,知道自己在感到有壓力的一刻是受苦的。留意自己的「小孩模式」或「內化父母模式」有否被喚起,並探索當刻的需要。當我們照顧自己的內在需要才有心力去做下一步,包括:思考有效的解決方法、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更加了解和如何有效維護自己的的需要。而我們更加明白到最能在當下照顧自己或滿足自己的內在需要的並不是其他人,而是自己。這樣我們的心才有更大的容量去面對在親密關係出現的種種情緒。

Ad Block

 

撰文: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學家凌悅雯博士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