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17-11-22 06:00:00

《追捕》 吳宇森的占士邦式作品

分享:

距離前作3年,吳宇森回來了。動聽一點是蟄伏3年,但大家都知道John Woo上回拍《太平輪》分成上下集上映,一拆為二,票房及評論都是滑鐵盧式慘敗。《太平輪》(上)攝影華麗,在沒有它過往著名的暴力美學之下,每個巨星出場都撚好幾分鐘鏡頭,唯美但故事空洞無物,再配合上大量CG特技,老套味道傾瀉而出,完全展示了當年近七十的他,脫離了時代。我們對《追捕》有一絲期待,是因為它被宣傳為吳宇森重回暴力美學之作,戲內雙雄、雙槍、慢鏡、追逐,甚至是白鴿都一一重現。

 

不過,看《追捕》之前,也必須要知道該片是重拍高倉健主演的同名作品(1976),原片改編自西村壽行《涉過憤怒的河》。嚴格來說電影不是翻版《追捕》,因為日本松竹電影不願出售版權,結果寰亞直接找上小說出版社,改編小說。西村被稱為「暴力小說第一人」、「硬漢派小說旗手」,他寫舊派硬漢,本來正合吳宇森的世界。難關是年屆七十一的吳宇森,在合拍片的環境下,要拍一部集中日韓巨星雲集的動作電影,怎樣將四十多年前的小說改編而不過時,將電影拍得充滿商業元素,滿足老闆需要(賺錢),又保有自己風格。吳宇森自言本來就想翻拍一部高倉健的電影,《追捕》不是他的首選,了解中國電影史的會明白,1978年《追捕》是第一批文革後在中國上映的日本電影,電影狂收,當年配音的杜丘(高倉健)及女主角真由美瘋魔了不知幾多影迷。


缺乏個人情感
《追捕》故事不錯,主角杜丘(張涵予)被冤枉,逃走時被精明的日本警察矢村(福山雅治)一直追著,二人由敵對,到矢村開始懷疑他是無辜,最後合力追查真兇。片中大型動作場面不斷,滿足基本動作片迷,《追捕》有足夠的商業元素。但即使充滿了John Woo簽名式的慢鏡、雙雄、雙槍,它仍令你不太覺得是吳宇森電影。最大的關鍵,乃跟以往的作品不同,片中明顯欠缺了吳宇森的個人情感。吳最好的作品,往往都是個人的借題發揮,例如拍《英雄本色》前,他在港拍片票房失利,結果到了台灣拍些更小型的製作,當年徐克寫好劇本鼓勵他由台回港,吳宇森再大量改寫劇本,加入相當多的個人情感,影迷都知道,當Mark哥說:「我衰咗3年,就係等一個機會,我要爭番口氣,唔係證明話俾人聽我威,只係想話俾人聽我唔見咗嘅嘢我要自己攞番!」根本是導演寫照。吳宇森的最好作品,角色的內在衝突跟外在衝突合而為一,觀眾很快就會為角色癡迷。連吳宇森自己也說,《追捕》像一齣占士邦式電影,多於他的個人作品。

Ad Block


改動故事呈現瑕疵
因為要集齊中日韓巨星,故事中的杜丘(張涵予)變成了中國人,角色們時說日語,時說英、中、韓語,在背景交代上也欠了可信性。故事背景中,原著小說寫有人研究一種新藥,用人體作實驗,而背後大壞蛋就是日本政府,新片也許要規避審查,寫成了是巨型企業,對社會的控訴性也大大減弱了。要看真正的吳宇森式電影,我們還要再等。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