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17-08-24 06:00:00

甜蜜假象 看Marco Bellocchio論母親

分享:

世界上有種獨特的母親在意大利,「mamma」,是意大利人的驕傲。她們不但擁有亞洲的家庭觀念,還有拉丁的熱情奔放,對孩子關懷備至,照顧周到,所有情感都宣諸於口,毫不保留;她們沒有家長的威嚴,沒有距離感,熱愛肌膚之親,關係非常非常密切。不像大部分西方國家主張獨立,強調私隱及個人,長大後更不相往來。意大利的家庭觀念非常重,但講的不是「孝」,而是相較單純、平等的「愛」。很多導演都拍過「母親」這個題材,前年便有蘭尼摩列提(Nanni Moretti)的《導盡我阿媽》,今次輪到另一大師馬可貝洛奇奧(Marco Bellocchio)。 

大師最平易近人的作品
馬可貝洛奇奧最近一部在香港上映的作品已是《獨裁者的情人》,及後的作品都只能在電影節看到,《甜蜜假象》也只是有限度特別放映。這位導演生於1939年,與貝托魯奇同期,在1965拍成首部長片《Fists in the Pocket》嶄露頭角,講的是一個男孩弒母弒親的故事,主題風格反叛突出,令人眼前一亮。那時的意大利可算是電影的黃金時期,在短短的1960至1965年間,出現了費里尼的《露滴牡丹開》和《八步半》、安東尼奧尼的「疏離四部曲」(tetralogy of alienation)《迷情》、《情隔萬重山》、《夜》及《紅色沙漠》,以及柏索里尼的《馬太福音》,之後還有Spaghetti Western之首Sergio Leone的《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馬可後來成了左翼狂熱分子,曾一度為共產黨拍攝政治電影,與其他同期導演不太一樣的是,他一直緊隨意大利的腳步,即我們口中的「本土導演」,從他的Filmography中,我們可看到意大利複雜的歷史脈絡。他的產量很高,差不多兩年一部新作(今年又有新作入選威尼斯影展),作品主要圍繞政治、家庭及宗教,是意大利人的根本。他的早期作品充滿憤怒青年之感,反社會、反家庭、反宗教,他不只一次以家庭為題材,深入家庭的內部決裂,引申出對社會體制與既定模式的反抗。作品相較而言較「實驗」,深受藝術圈子歡迎,數年前紐約的MoMA便辦過他的回顧展,《甜蜜假象》是他最平易近人的作品。

Ad Block


懷緬與期盼
很多人會期待著,想看看這位老頑童會拍出一個甚麼不一樣的母親故事,像前作《千年血》一樣,充滿玩味驚喜。但可能是年齡關係,有了一定閱歷,面對家庭還是會抱有一份珍惜。《甜蜜假象》反而有點像大衛連治的《路直路彎》,突然反璞歸真,乾淨利落,簡單直接。片中的家庭雖然仍是充滿裂痕,母親的不辭而別,成為了主角生命中的一個缺口,但貝洛奇奧沒有再以控訴、毀滅和嘲諷來反抗,反而全片充滿懷緬與期盼,當中明顯有愛。電影的結構慎密,埋下多條伏線和前後呼應,呈現出一個沉穩統一的調子。他以插敘形式,像《粉紅色的一生》的結構,層層遞進,平衡並列不同時空片段,一個個看似莫名其妙的行為,到最後當事件完全串連一起時,便會頓時感到,傷痛所帶來強大而無形的影響力。感覺強烈而淡然,遺憾而感動。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