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Wednesday,我看了林海峰的《是但噏Happy Monday》。

1.那一晚是尾場。那一晚,是我成世人第一次看林海峰的棟篤笑。
2.或許不應該形容為「棟篤笑」——呢三個字,儼如黃子華專利。
3.林海峰的Talk Show,是「是但噏」。我自然不知道當初他選用這三個字的理由,旁人聽在耳裡,「是但」的確好夾個「噏」字,而「是但」又的確是很多香港人的座右銘:想食乜?是但啦。想玩乜?是但啦。目標係乜?是但啦。你個人生想點?都係是但啦。OK,就算不是但而俾一個答案,那個答案都只是噏出來——噏出來的,認真極有個譜,講到尾,依然離不開是但。
4.原來「是但」才是大部分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喂大佬,返工已經好攰,返到公司要時時刻刻(扮)認真不能是但(偏偏公司要你去認真對待的,又同閣下人生完全無關),咁仲唔攰?扮到放工,卒之扮完,自然要珍惜(不需要扮認真的)時間,重拾「是但」的那份自由感。
5.Yes,「是但」提供了一種自由,一種放任的自由——放任地不作選擇,因為選擇是辛苦的(愈認真去選擇就愈辛苦),而且既然是自己揀,就需要承擔選擇後的後遺和責任——選擇當然是一種自由,卻是一種需要認真對待絕對不能是但的自由,所以很多擁抱「是但」的人,一早逃避(選擇的)自由,讓自己的生命放任,任別人去幫自己揀。如果「自決」是一種辛苦的積極自由,「是但」就是一種懶散的消極自由。
6.香港的命運,有不少部分都是交由「是但」所主宰。
7.直到2019年夏天,有一群香港人認為不能再是但,就像6月16日那天,便有200萬(+1)人——即使遊行過後,食餐飯玩陣手機瞓個覺,又要迎接另一個毫不Happy的Monday……如果人生在世能夠擁有真真正正Happy Monday而不是Blue Monday,幾咁完美?我估,林海峰當初以「Happy Monday」作為這次「是但噏」主題,極有可能只是想單純談論「返工」——當「返工」作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的最重要構成部分,應該怎樣對待這回事?只是當一班香港人在6月選擇了不能再是但,直接影響了之後幾個月的Monday——過去的Monday,我們總是孭著周六日那股快慰所留下的餘韻而衍生的愁緒面對,近三個幾月的Monday,卻是帶著一種血染的悲憤(同埋因為徹夜睇Live所換來的唔夠瞓),先要面對衣色(不是衣飾)的抉擇:著黑色定黃色?白抑或藍?揀好了,返工,等到放工,放工時卻又遇上失驚無神的港鐵封站,又或唔知為乜的煙霧瀰漫……
8.如果將香港比喻為一間公司,而家擺明是一個人的性格決定全公司命運。然而,林海峰認真地反問:咁全公司嘅性格可唔可以決定自己嘅命運?
9.我再估,近三個多月的事,應該一直影響著這次「是但噏」內容——當然,林海峰其實是可以大條道理懶理,懶理過去三個多來的香港人香港事和某些香港人的咀臉,繼續(像他的很多同行)不理政治地,是但噏他已經度好要噏的Happy Monday;不過,他選擇了講,不是講一句半句戛然而止,而是把想講的盡量融入原定的內容裡,OK,有些部分或許有點不自然(而且問心,比較起來,講家庭那部分更真摯動人),但此時此刻,敢講肯定冒險過唔講(講得出口就要承受風險),講到最後,更以「努力!奮鬥!加油!」作結,為場內所有(只會被視為Object的)香港人打氣,讓Object變成勇於爭取自己命運的Subject。
10.當黃子華已經金盆𠺘口決定保持緘默,我們還有林海峰認真地為香港人是但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