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19-03-01 06:00:00

每人心裡都好恨有一把青冥劍

分享:
「臥虎藏龍」所指的是羅小虎和玉嬌龍。

「臥虎藏龍」所指的是羅小虎和玉嬌龍。

這一場俞秀蓮vs玉嬌龍,簡單而精緻。

這一場俞秀蓮vs玉嬌龍,簡單而精緻。

李慕白與玉嬌龍站在竹林時搖搖欲墜,過去的武俠片不會這樣處理。

李慕白與玉嬌龍站在竹林時搖搖欲墜,過去的武俠片不會這樣處理。

《英雄》的美術設計,精緻到令人發癲(但黑澤明《亂》一早已玩這種顏色配置)。

《英雄》的美術設計,精緻到令人發癲(但黑澤明《亂》一早已玩這種顏色配置)。

2000年,我先後三次買飛入場去看《臥虎藏龍》。

 

1.遇上真心喜歡的電影,我的確會Keep住翻炒,但翻炒的途徑是:等齣戲落畫,出碟,買碟。急不及待買飛入場翻炒兩次《臥虎藏龍》?連我自己都感到匪夷所思。

2.先旨聲明,當時的我絕對談不上喜歡李安——他給我的感覺,只是一個在上世紀90年代冒起的台灣導演(在那段時期冒起的台灣導演中,我喜歡的只有蔡明亮一個),他的《推手》、《囍宴》、《飲食男女》,不是不好看,只是感覺完全唔型,沒有很個性化(或很作狀)的美術和攝影,沒有煞有介事的敘事方式,有的只是倫理關係,嚴格來說是當代社會所獨有的倫理關係,不太傳統,但又隱隱然受傳統支配。

3.所以從來冇諗過李安會拍武俠片這種類型片,而且竟然是早在90年代初已被香港導演拍到潰爛的吊威也式武俠片。

4.純粹市場主導,香港電影在90年代初曾一度跌入古裝年代,你想搵一齣時裝片來睇?超難。大家都爭住鬥快拍古裝武俠片,金庸小說成為了最就手的改編文本——總之保留少少關鍵情節,Keep回原著中的角色(個名),夠晒,因為當年觀眾想睇的無非是:一班古裝人Keep住被吊高,然後打打笑打打死打笑笑打打打死,散場。所做的,其實是將一個武俠世界作出(放任甚至離譜的)現代想像。

5.《臥虎藏龍》改編的是王度廬作品,屬於舊派武俠小說(舊派之舊,是相對於日後金庸梁羽生的新派武俠而言),肯定大部分觀眾都從未睇過聽過,更何況是不懂中文的洋人?離奇在,《臥虎藏龍》所呈現的武俠世界,竟然打通了華語和外語世界。

6.我不是洋人,不知道洋人看《臥虎藏龍》時有甚麼感覺(看見「心誠則靈」這句話時又會怎樣理解?),但至少,我看不到李安有為他們獻媚,提供一種服從於「東方主義」的想像——片裡那個世界,絕非單純建基於洋人亂咁想像的古代東方世界。

7.而我,作為一個睇慣了吊威也式武俠片的人,當開場冇耐,首次看見玉嬌龍化身黑衣人偷青冥劍,再跟俞秀蓮透過吊威也展開一場(涉及不少長鏡頭的)飛簷走壁式追逐,我是真的WOW了出來——當港產一眾武俠被吊了咁多年,竟然冇一個能夠呈現這麼一種「輕」。還有之後李慕白與玉嬌龍的竹林對峙、玉嬌龍在酒樓單挑成班(以為自己個朵好勁的)江湖臭男人、俞秀蓮用盡各種輕重兵器去挑戰玉嬌龍手中的青冥劍,都Keep住令我不停地WOW WOW WOW……只能說,裡面每一場打鬥處理其實都很傳統,你肯定有睇過類似的,但統統都被李安Add了Value。

8.《臥虎藏龍》當然不止於對武打場面(以及吊威也)的感覺重塑,而是描述一個在封建時代注定沒有自由的大家閨秀,闖入江湖追逐自由,但應該最自由的所謂江湖中人,偏偏又得不到自由——李慕白與俞秀蓮始終都不能走在一起。

9.一把青冥劍,挑動了塵世間各種恩怨情仇是非對錯——《臥虎藏龍》本身就像這把青冥劍,刺激了世人感官,也挑動了不少人的神經,然後出現了一些擺明有意輸出海外的古裝片/武俠片:《英雄》、《十面埋伏》、《無極》……而這批電影亦呈現了一個共同心理:我都做得到。
 

《無極》,有點無聊。

《無極》,有點無聊。

10.唔只做得到,直情做得更盡。《英雄》那些肆意的顏色運用,那些精雕細琢到你會反問「使唔使吖?」的場景處理,都有種建基於「輸唔起」的心理預設,但咁講究地整色整水,到最後,竟然是講一個幫暴君合理化的故事。至於《無極》,甚至淪為一則笑話(而導演竟然是拍過《霸王別姬》的陳凱歌)。

事實是,這一批衝著《臥虎藏龍》而來的片,都得不到相等於《臥虎藏龍》的評價。心誠則靈,心不誠,則不靈。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