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4-07-22 06:00:00

《盂蘭神功》驚嚇度滿分

分享:

《盂蘭神功》是本地受歡迎的片種,有卡士、有宣傳,更是張家輝首次執導作品,算是集齊吸引觀眾入場的元素,只要有真材實料的驚嚇度,票房就十拿九穩。而張家輝亦不負「影帝」名銜,能演能導,鬼片講求的是恐怖感,《盂蘭神功》不少場口成功營造超恐怖氣氛,或許是筆者膽小,有一至兩個場口還真是能嚇到觀眾屏息靜氣,甚至有觀眾被嚇到大叫。明顯地,《盂蘭》是合格有餘的作品。

 

 

劇本紮實 演員充分發揮

《盂蘭》故事發生在神功戲戲班內,戲班、戲行雖然是娛樂行業,但它的由來總給人一種陰森、神秘的感覺,忌諱很多,再加上時為農曆七月,難以相信沒有發生過靈異怪事。小時候聽家人講及,神功戲前的觀眾席第一行不是給人坐的,單單是這樣的講解,已夠令人毛骨悚然。撇開神怪及宗教不談,盂蘭勝會其實是香港文化歷史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始於四十至五十年代,當時很多潮州、海豐、陸豐及鶴佬籍等人移居到香港,並聚居於香港不同地區,他們將家鄉流行的盂蘭習俗也一併帶來,以聯繫同鄉感情、紀念祖先和超度地方上的孤魂野鬼。可惜,隨著時代變遷及舊區遷拆,很多有悠久歷史的盂蘭勝會相繼消失,例如著名的山道天橋神功戲,今日已不復見。

adblk5

還是說回電影。拍鬼片最難的地方,其實是劇本的編寫,相信大家都聽過不少鬼古,但即使多嚇人,亦不過是一些短故事或片段,無論真實或虛構,撞鬼的經歷多是突然發生,很少人詳述由來及結果。但一齣電影至少有90分鐘片長,而且神怪之說亦難以編寫出一個合情合理的故事,因此,即使觀眾明白鬼片是「超現實」,但整個故事卻難以令人接受,因而影響觀感。而大部分鬼片都只著重驚嚇場口設計及聲效嚇人,很少深究內容及故事;但若然有一個好故事作為基礎,觸動人心的情節將令情節恐怖之餘,更可令觀眾有更深刻印象,而不是散場後便化成風,忘記得一乾二淨。

 

 

典型「冤有頭,債有主」故事

看得出《盂蘭》的劇本在故事設計上下過苦功,鬼魂的出現並不是偶然,凡事有因才有果,是典型的「冤有頭,債有主」定律。亦因《盂蘭》劇本夠「紮實」,令演員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不會浪費演技。要說本片最可惜的一點是,因為家輝下月將有另一部大片上畫,故《盂蘭》未能配合鬼節檔期上映;其次是打正本地鬼片旗號,電影亦保留了不少港產鬼片味,可惜拍攝地點卻不是香港。如果《盂蘭》中出現的街景是港人熟悉的大城小景,相信會增添本地觀眾親切感。

adblk6

 

 

于川原~視本行為終生職業的資淺電影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