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8-01-25 06:00:00

主要矛盾

分享: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認為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發展的命運跟中國共產黨對甚麼是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分不開。

中共「八大」(1956年)通過的黨章提出:「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可是,1957年10月,在「反右」政治運動中,毛澤東否定了「八大」的方針,提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其後他再進一步指出:「在整個社會主義社會,始終存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存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路線的鬥爭。」

於是,「以階級鬥爭為綱」便成為中共的指導思想、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理論依據。從「九大」(1969年)開始,「社會主義社會始終存在著階級鬥爭」的理論寫進了黨章;「十大」(1973年)和「十一大」(1977年)更聲明,文化大革命「今後還要進行多次」。

直至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才終於摒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十二大」(1982年)的黨章確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階級鬥爭,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因此要以經濟建設為工作重點,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

「十九大」對主要矛盾又有新的論述:在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於這轉變,習近平解釋說,進入新時代,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有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我想,人民要求的「美好生活」,也應該包括自由和人權;人民在這些方面的需要未得到滿足,也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現。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