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4-06-23 06:00:00

優柔寡斷

分享:

「哈馬提亞」(hamartia)一詞也是來自古希臘文學,原意是一個人的過失,或者錯誤的判斷,後來被用來指悲劇人物的性格缺陷,最終導致他的挫敗甚至毀滅。上星期提及的休布瑞斯(hubris),就是哈馬提亞的一個例子。

除了休布瑞斯之外,另一個出現在悲劇人物身上的哈馬提亞,是優柔寡斷。最著名的例子莫如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Hamlet,一譯《王子復仇記》)的主角,丹麥王子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的父親被殺害了,鬼魂向哈姆雷特報夢,告訴他殺父仇人正是王叔克勞狄斯(Claudius):克勞狄斯篡奪了哈姆雷特父親的王位,娶了他的母后為妻。哈姆雷特要為亡父復仇,但他不斷躊躇於正義與邪惡的念頭之間,左思右想,不但一再錯過了下手的機會,而且他的冒失行為,更令他自己以及他所愛的和信任的人都陷於險境。雖然哈姆雷特最後殺死了克勞狄斯,但已賠上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多條性命。哈姆雷特遂成為身受優柔寡斷之禍的悲劇人物的典型。

中國歷史上因優柔寡斷而自招滅亡的人物,最為人熟悉的應是楚霸王項羽。項羽勇猛無雙,卻缺乏當機立斷的能力。在「鉅鹿之戰」大破秦軍之後,他揮軍直取關中。當時劉邦已佔領秦都咸陽,但劉軍只有十萬人,而項羽則統兵四十萬。劉邦不敢跟楚軍硬碰,從咸陽退出,到灞上駐紮。

項羽的兵馬駐紮在鴻門,兩軍相隔只有四十里,兵力懸殊,劉邦的處境十分危險。劉邦聽從謀臣的建議,帶著百多名隨從,前往鴻門求見項羽,表示要向他賠禮。項羽的謀臣范增獻計,趁機把劉邦殺掉,以免除後患。范增並令項羽的堂弟項莊,在項羽宴請劉邦時,到席上表演劍舞,伺機刺殺劉邦。在席間,范增多次向項羽示意,請他發出刺劉指令,然而項羽一直拖延,直至劉邦的隨從覺察情勢危急,設計讓劉邦安全逃離宴會,刺殺計劃以失敗告終。劉邦其後轉弱為強,楚霸王終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哈姆雷特或項羽式的優柔寡斷的人,雖未至於自招殺身之禍,但由於遲疑不決而延誤了辦事時機,結果功敗垂成,追悔莫及。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