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4-08-13 11:30:00

公私營醫療失誤是否得到一致性處理?

分享:

收到一位李醫生提出以下個人意見。

最近報章頭條提及一宗發生於青山醫院的醫療事故,涉及一位男病人因為住院期間血糖過高身故的意外。

眾所周知,精神科病人因為長期服用醫治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有機會引發代謝綜合症而導致血糖升高的風險增加。死者家屬連同立法局新界西議員麥美娟與傳媒親身到屯門醫院申訴和要求涉案醫護人員道歉。

從相片中得悉新界西兩位高層管理人員高醫生及張醫生亮相接過投訴信道歉。事件值得令人關注的不是醫管局發生的醫療失誤責任誰屬,而是現行的公營投訴機制出現了極大的潛在問題。

如果讀者有留意傳媒報道私營發生的醫療事件,投訴人大都會將個案轉介到香港醫務委員會(Medical Council)內初級聆訊小組(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Committee),交由兩位業界代表及一位非業界代表一併決定該案是否涉及醫療失當而需進行紀律研訊(disciplinary inquiry)。這樣做才得以保證市民會見到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審查。

但現行制度下,若然醫療事故發生在公營醫管局醫院內,涉案醫生往往不會被轉介往香港醫務委員會展開上述調查,而改為由醫院內部調查及作出非公開的處 理和懲罰。中間調查的內容及過程不會向傳媒揭示,屬於閉門性調查。究竟調查期間有無不公平的情況就無人知曉,情況亦被外界視為極不透明的做法。

adblk5

公立醫院處理超過九成香港病人的個案,當中公立醫院醫生的專業水平及所涉及的醫療失德有幾嚴重?外界人士無從知道。醫委會就最近提出要求醫管局將涉及公營醫生的醫療事件轉介至由業界及非業界委員作出合理的公開聆訊。

只有這樣,香港巿民的健康才能得到進一步的保障,從而改善現有的醫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