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3-31 11:15:00

創新企業的擴展之路 (下)

分享:

「擴展社企還有哪些可行方法呢?」我與UnLtd HK支持的企業交流時被問到。

我在這裏提出兩個可行方案,都是參考自國外的例子,以我所知香港暫未有人考慮採用。

1.  獲大公司或慈善團體「青睞」,即商界的「合併」和「收購」。對一般企業家而言,合併和收購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個人投資的最終回報,但對社會企業來說卻並不常見。例子如英國兩大國際兒童福利機構─救助兒童會及Merlin在2013年合併;另一較小規模的例子是英國本土旅遊社企Tripbod於2014年被極具規模的網上旅遊公司Trip Advisor收購,前者的旅遊產品成為後者業務的一部分。

合併或收購背後牽涉繁複的程序,包括雙方之間多次磋商,以至各自和相關持份者商討,而且較小規模的一方必須放棄公司的擁有權,而規模較大一方則要對引入新衝擊持開放態度。香港不乏儲備充裕的大型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用這種方式扶持小社企,並將小社企的點子應用於現存的業務上,看來並非不可能。最大的困難不在於財務,而是雙方均需在如何擴大社會效益上調節自己的取態。

2.  以特許經營或公開分享形式,將你的經營模式公諸同好。既然著眼點是社會效益和擴大規模,何不專注於發展一些可與各方組織共享或複製的經營模式,成為其他社企的楷模?外國有大大小小的成功例子,例如美國的食物捐贈連線(Food Donation Connection)和校園廚房計劃(The Campus Kitchens Project)、英國的食物循環(Food Cycle),還有法國的消滅廚餘(Disco Soupe),都在不同程度上與社區分享他們的營運模式並賦權給不同的地方組織仿效。不用自行發展另一組織,唯一要做是採納別人的經營方法,聯繫同行者,讓成功的模式遍地開花。

Ad Block

要做到以上所說,最大困難不在於如何實行,而是心態上的轉變。在合併收購過程中,社企創辦人將會變成大機構的僱員,這種轉變或會帶來挫敗感 (如在商界,早就歡呼慶祝了);借用別人的經營模式,心理上又覺不及自行創業般崇高。

對基金組織又有何意義?有遠見的基金組織可以考慮批出「能力建設」款項,用以資助機構合併、鼓勵機構間合作及協同效應下的業務擴展。現在需要的不是新構思,而是將行之有效的方案推而廣之。

香港有一連串的社會問題有待我們去解決,若再沿用舊式的擴展模式,恐怕我們的創新企業根本應付不了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果我們真的將擴大社會效益列作優先考慮,那麼便要有與創新方案相配合的創新擴展模式。

Ad Block

 

張凌瀚 UnLtd HK行政總裁

更多資料:http://www.sie.gov.hk/go/kelvin-cheung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