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千里馬要遇上百樂,才能成才,但若然沒有發揮所長的空間,再好的千里馬也是徒然。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施政舉步維艱,總只是見到政務司長四處奔波,深感蜀中無大將。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無論內容多好,沒有好的執行人才,也不敢對政府有任何期望。要改善施政,政府要有買「千里馬骨」的決心。
話說戰國時代燕國的昭王為報被齊國打敗之恥,立志要廣招良將以勵精圖治。自稱「千里馬骨」的郭隗說一故事:從前有位君王想以千金買匹千里良駒,可是找了三年仍杳然。有位貼身侍從用了五百両買堆馬屍骨回來,君王看到很憤怒:「我要一匹活馬,你竟然花五百両買一堆沒有的骨頭來!」那侍從解釋:「若大王連馬骨都願花五百両,那麼活馬就不止千両。消息一旦傳開後,天下眾人必認為君王是識才的人。」於是那位郭隗更建議以他為師,給他優厚俸祿,令人覺得庸才也有這種待遇,優秀人才必會重重有賞。果然不久後,門庭若市,燕國得以富國強兵,打敗了齊國,收復失去的國土。
在港英年代,雖然沒有民主政治,但政府卻很重視人才,當年香港大學最頂尖的畢業生都會加入政府做AO,當中的表表者正是陳太葉太等這批昔日的政務官,由低做起,經過二三十年的歷練,成為香港不可多得的人才。反觀回歸後,政府卻用人唯親,先決條件就是看和內地的關係,一旦談民主、六四、維權,這些人才便會一一被拒諸門外,空有抱負卻有志難伸,加上現時的社會環境,有些人才最後更被「逼上梁山」參與社會運動,對抗政府。
香港過去的成功建基於開明的制度和優秀的人才。現時我們的民主制度已落後於不少發達國家,若政府再沒千金買骨的決心,千里馬看到「千里馬骨」被棄之荒野,都會紛紛投靠別國。
從事精算工作,喜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感受身邊的事與物。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