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05-10 11:24:00

如何量度社會效益?相關研究的最新發展

分享:

在21世紀的今天,問責及透明已成為機構行事的準則,非牟利機構在發展時,經常需要展示其項目的社會效益。有見及此,由豐盛主辦及賽馬會贊助的「賽馬會豐盛社會效益量度培訓計劃」應運而生,此計劃藉加強業界之研究能力,讓前線同工都能掌握效益量度的基本技巧。

效益量度的基本要求首先是以受助者之身心靈改變為主,再輔以其單位成本如每位受助人士的資助金額,這既是言之有物的社會效益,同時令出資者知道所付出的金錢物有所值。

數字化方式為量度社會效益提供了一個概括性的描述,如受助者平均的身體自殘次數由每星期五次減至兩次。這種方式能輔助傳統的個案描述方式,即用量性加質性互相補足。對出資者而言,概括描述更有助衡量項目之果效。最近,亦有意見認為若能夠把量化了的效益化成金額就更上一層樓吧。

將效益金錢化的等級框架

用金額去表達效益的確很方便, 例如政府的伙伴倡自強及就業展才能計劃, 每一元的資助平均變成了弱勢社群大約四元之工資,反映其成效顯著,這還未計算工作帶給人們之獨立感、生活意義、人際關係網等等之價值。但是,我們能否把工資以外的效益金錢化呢?

豐盛提出不同的社會效益在金錢化時應有等級之分 (hierarchy),最為信納的第一層是受助者的直接得益,如人工或節省的金錢,其次是其家人所節省的金錢或時間,再下來是政府部門減省的支出,如醫療、綜緩、行政費用的支出。

Ad Block

跟著,對於一些沒有市價的社會效益,如時間減省、家人滿意度上升、和諧的鄰舍關係,我們可以直接問受助者對他/她而言的金錢價值是多少。如果還是不太肯定其金額,可以找替代品 (proxy) 的價值去反映,如幸福感上升了兩分 。基於另一研究指出同樣兩分之改變相等於家庭年收入上升了三萬元,那麼我們可以說幸福感上升兩分等於每年收入增加三萬元。以替代品的價格去代表社會效益背後需要有嚴格的統計學去支持,現今世界上只有英國及澳洲有一系列對應的社會效益的金額,如做慣性運動相當於每年四萬元、一份全職工作的社會價值為約十四萬元、踢足球約為三萬元。這都是最近幾年將社會效益金額化的突破。展望將來,香港亦有機構正進行相關研究,豐盛亦有份參與其中,希望有助把資源更有效投放在高社會效益的項目,惠澤社群。

Ad Block

作者簡介 :關志康  豐盛社企學會 董事 /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為紀治興博士

更多資料 :http://www.sie.gov.hk/go/kee-chi-hing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