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1-05 06:00:00

愛國‧愛港

分享:

新年前後有兩則新聞尤其矚目:其一,港澳辦主任王光亞重申中央對下屆行政長官的四項要求——「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其二,故宮文化博物館將落戶西九文化區。


有機會長期展出故宮珍藏,讓香港人以及遊客近距離觀賞國寶,親炙中國傳統文化,自是一大好事。但在滿懷愛國自豪感去興建新博物館的同時,應否同樣提升本土文化,關注香港獨特的歷史烙印,尤其是一些具全球影響力的事蹟?得知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贈全資35億元興建新場地,固然令人雀躍;但聯想到醫學博物館還只能臨時租借場館,勉力為繼,卻不免有所感觸。


醫學博物館現址前身為香港細菌學院,是目前本港尚存無幾的愛德華時代建築,毗鄰十九世紀末瘟疫的原爆點。1894年香港爆發大瘟疫,政府特地延請日本名醫北里柴三郎出手相助,但最終找到瘟疫源頭的,是自動請纓、寂寂無名的法國小子耶爾森(Alexandre Yersin)。耶爾森發現的病原獲命名為鼠疫耶爾森氏桿菌(Yersinia pestis),也解開了歷史上其他鼠疫(包括十四世紀橫掃歐亞的黑死病)之懸案,是改變世界醫學史的重大突破。


今天醫學博物館立有一尊耶爾森的銅像,紀念這位先驅不遠萬里來到陌生的城市,救助素不相識的病人,實為後世醫學跨國界合作的典範。醫學博物館的價值,其實超越醫學領域,而是從側面反映了香港的發展史,記載了香港人經歷過的創傷和戰勝疾病的經驗:譬如華人西醫書院的創辦,使西醫觀念從此在民間立足;瘟疫時期政府「洗太平地」,修訂衛生條例,華人的居住環境遂有顯著改善,這些都成了本土歷史的一部分。


愛國和愛港並無衝突,應否多一點雙管齊下、並駕齊驅?提升香港既有的博物館,就是促進本土的文化發展,這不但不妨礙西九文化區的鴻圖偉略,反可互相輝映。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周四刊登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