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一集《六十分鐘時事雜誌》,探討類似人性本善或本惡的問題。簡單來說,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人類即使不是本惡,也起碼天生有種「損人不利己」的傾向。
由節目中的實驗推斷,還未接受教育的幼兒,大部分都寧願自己有損失,也不想別人得到更多﹗但隨著兒童成長,情況就慢慢改變。年長一點的兒童,開始明白「雙贏」,當自己得到更多時,也不介意別人有多點好處。到兒童的年紀再大一點,他們甚至寧願自己要少一點,也希望成全別人得到更多﹗心理學家解釋,這要歸功於教育。教育不單能改變了人類的劣根性,還讓兒童學懂「忘我利他」的大愛。
不過當人踏入社會,恐怕看到的還是損人不利己的例子較多。例如最近看到舊同事在旺角經營的文化餐廳,被業主加租九成,雖然最終業主讓步到「只加」五成,但他們已被迫另覓舖位。舊同事說,業主其實是想續租的,因為如果想趕他們走,就會叫價三倍。業主只是想賺到盡,拿去大部分他們辛苦賺來的錢罷了。
我到這餐廳的次數不多,但那個舖位實在是水靜鵝飛,全憑他們這幾年努力經營,才有一群忠實熟客不斷幫襯。如果他們搬走,相信那個靜位,短期內也沒有足夠的人流,去吸引新租客以這租金承租。業主獅子開大口,隨時為自己招至損失。
其實只要克服人性的心魔,不凡事賺到盡,雙贏之局真的不難做到。只是有些人總生怕別人有著數,就算不利自己也在所不惜。
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