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4-03-18 06:00:00

日據時代的台灣

分享:

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戰爭令清朝失去了台灣,展開了日本對當地長達五十多年的殖民統治。

日據時代後期(1937年發動侵華戰爭後),實行皇民化政策,強迫台灣人講日語,禁絕漢語。甚至迫台灣人改日本姓名,去掉中文名字,大家熟知的李登輝前總統就在年輕時改了個日本名字,岩里政男,像他們年紀的長者,年輕時基本上已經被「皇民化」政策改造,到頭來,他們的身份認同出現了問題,他們有些渴望做日本人,要知道日本人地位比台灣人高,就算做不成日本人,也要當個像模樣的「假日本人」,這樣才突顯自己地位之高。像台獨教父之一的辜寬敏,他是辜振甫弟弟,父親辜顯榮正是早期打開城門讓日軍入台北城的本土領袖,獲日本人賞識。奠定辜家在台灣地位,辜寬敏講日語,親日派作風,也許就是殖民地皇民化的產物。

日本統治台灣,基本上是要為日本提供源源不絕的資源供應,當然包括糖、大米、香蕉等。今天人們說日本人當年為台灣帶來現代化建設,然而其背後的目的還是赤裸裸的掠奪,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還徵召台灣青年入伍(李登輝哥哥李登欽就是被徵召而後陣亡的台灣青年),結果犧牲他們性命,換來自己侵略別人的土地。

今天有人喜歡高舉港英旗,表示懷念殖民地日子。當我們去評價殖民的歷史時,要看到她帶來的建設,但同時必須認清殖民本身的險惡一面,英國人曾經在全球擁有不少殖民地。但細看殖民的歷史,總離不開巧取豪奪,宗主國的管治者何嘗不是財大氣粗,高高在上的一副模樣,華人總是低人一等。試問這種不平等難道是合理嗎?英國早年亦從印度徵召成千上萬士兵替帝國的侵略服務,殖民可以美好到哪裡?

adblk5

周浩鼎-早年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經濟系畢業,現為律師、區議員、愛寫作、天主教徒。[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