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04-30 11:00:00

本地話唔係廣府話(II) 收皮

分享:

事有湊巧,本打算從上星期開始用數星期的版位,來談論本地香港話是地道方言,非得以國家標準的粵音來演繹之際,在上星期日港台節目《城市論壇》直播期間,工聯會議員王國興對於學民思潮發言人黎汶洛質疑出賣工人權益時,王國興先後兩度回敬對方「收皮」(註1),鬧得過去數天在Facebook、電台、報章的社論中議論紛紛,究竟「收皮」二字是粗口?廣府俚語?還是本地話呢?筆者順理成章也抽吓水,讓我們先從這兩字的來由說起吧!

「收皮」其中一個來由是指在賭場、大檔用作為關閉賭枱的術語,而這其實是因為「收皮」的「皮」字是來自民間流傳的賭博遊戲「番攤」中的用語。番攤原名廣攤,但從前廣攤只有「番」一種玩法,故名番攤。澳門賭場為配合大眾,所以至今仍用「番攤」這稱呼作招徠。而「番攤」每局開始,由下注到最後賠錢完畢之中,共有五個步驟及術語:1)出皮、2)圍紅、3)扒攤、4)開邊什鈕及5)跟眼責任 (註2)。正因為「出皮」是下注的意思,所以如果沒有人下注,賭博遊戲自然結束「收皮」了!

adblk5

而說法二,其實是指從前的非法賭檔,為了防止被警方「冚檔」後,遺下大量賭具而當作被檢控時的不利證據,所以他們會事先鋪定被墊在各賭桌上,一旦「天文台」放風警方將殺到,賭檔總管一聲:「差佬冚檔」,除了一眾賭客散水之外,荷官馬上亦會把桌上的被墊四角一摺,把所有的賭具、籌碼、現金等收於被內及逃離現場,久而久之「收被」演繹為「收皮」而已。

「收皮」二字會否有另外更廣為文雅的來源說法也好,這兩個字早被廣泛理解為粗俗、市井的用語;身為一名議員、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及現場直播期間,居然對一個十餘歲的後輩辯論對手說出這兩字,王國興議員,姑勿論你自己怎樣強詞它為俚語而非粗口,始終架已被你自己丢了!

而一眾所謂「正音」追捧者、工聯會及王國興議員的謀士們,何不試下幫下他解畫,把「收皮」用以國家級標準正音讀出,說他只是關心對方,叫黎汶洛同學早點回家,因陽台之被褥已曬乾,去「收被」吧!

 

(註1) 輯錄自東方電子報2015年4月27日報導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427/00176_099.html

 

(註2) 輯錄維基百科之收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5%AA%E6%94%A4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