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諮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灣仔同德押(圖),如無意外,將會被業主改建商廈,現時同德押的牌匾已被拆走。就連古諮會主席林筱魯亦認同這個評級制是無牙老虎。對於主席的坦白,非常欣賞。不過,在香港沒有一套完善的文化政策之下,他的角色也只能如此。香港歷史文化的命運,或許會跟同德押一樣!
聳立於灣仔繁忙街道旁的同德押,是無數港人心中的重要地標,莫說是同德押整幢建築,單是同德押的牌匾,亦已有其價值、已有值得保留的地方。因為,對於老香港,特別是我們這些灣仔街坊,這個牌匾根本就是灣仔軒尼詩道的一部分。只要在遠處,當見到這個牌匾,就會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這種實在的感覺,在條條大道均是「清一色」的金舖、藥房、手機店的今日,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過去有藝術家,將掛在澳門新馬路大廈外牆近半世紀的汽水招牌,透過視覺藝術的手法在香港展出,目的是反映在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香港或澳門,原有的城市面貌都正在消失,從而讓人作出反思,明白「有故事」的物品都有保留價格,就算只是一個破舊的招牌!
記得去年到台灣考察文創產業及保育工作,水平之高香港望塵莫及。其實,論政治、論政策,論不滿政府的聲音,台灣面對的問題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對於文化卻保持一定的水平、地位和認受性,全因為政策得當、用人得宜。就像龍應台在位時,她可以為了保育一棵有文化歷史故事的樹,願意叫停整個項目,這種排除萬難,將保育歷史文化凌駕於一切的氣魄,是需要堅持的。
我們不是要求有一個龍應台局長出來,但起碼也是個真正熟悉文化藝術的人吧!如今香港的文化由誰管?西九由誰管?均是「全能」的AO,左面跟你談要壓縮開支、想辦法填那西九文化區之百億大氹,右面卻大談梵高、畢加索……這也算是文化,是太有偏頗之文化吧! 周一、三、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