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有一朋友特來拜訪,我們二人就這樣坐在操場的樓梯上聊天,看著孩子在操場上玩耍,操場中央有一班由一至六年級的學生正在玩躲避球,旁邊又有四五個大小朋友包括教師家長學生,正在玩排球,令那天放學後的感覺很熱鬧。朋友感慨地說:「能和不同年級的同學玩真好,回想當年,自己還是三年級時,經常被四年級同學欺負。看見他們玩得如此開心,自己也感到快樂!」
有時,當高年級同學一同往外露營時,只留下低年級學生,玩躲避球時確實有趣,無論身材和技巧都差不多,實力相當,不會被高年級生一記用力過猛的來球弄痛,或沒有人傳球給他們。但還是大有低年級生喜歡跟高年級生玩,因為比較緊張刺激,也考驗自己避球的能力,若能成功避開高年級生的攻擊,甚至令己方轉敗為勝,也快樂不已!
的確,自校一向的主張不同年齡的學生,應該能走在一起學習或遊戲,讓大家彼此看見認識。有一次五年級的方細玉問我,怎樣才能教曉低班的同學,玩躲避球時更有技巧,令球賽更刺激好玩。這正是混齡的好處,因為年齡差距而產生的能力差距,將令年紀較大的同學思考如何教會年紀較低又能力較弱的同學,而低年級學生,又能從高年級學生裏,學會規則和技巧。自校有很多課外活動,例如每年一度的野外露營,四至六年級的同學都要參加,我們都會將不同年級的同學編在一組,共同生活三天兩夜。
每年四年級學生是跟在一起體驗學習,五年級學生擔任更多工作,而經驗最豐富的六年級學生便要當組長了。這是一個三年的學習過程,雖然每年做的事情差不多,但對每一個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任務和學習內容卻又不一樣。期間,四至六年級的同學要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大大小小的任務。
葉頌昇(海星)
現為鄉師自然學校校長,資深情意自然教育導師,全力推動自然教育及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