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02-02 06:00:00

燒餅歌,論實情

分享:

舊日新年報攤,必有《三世書》、《推背圖》、《燒餅歌》之類。在元朗看賀年電影,戲院除了可買到小吃、拳術書外,也會買到算命術數書,如《推背圖》、《燒餅歌》、《諸葛神算》。《燒餅歌》是著名的讖書,傳說明朝開國軍師劉伯溫所作,但也有漢學家考證,說是清末之人偽託劉伯溫而寫。此書在民間流傳甚廣,往日也載於傳統曆書《通書》。

《燒餅歌》原名《帝師問答歌》,初載明《永樂大典》。徐珂《清稗類鈔‧燒餅歌》載:「明太祖在便殿,一日,食燒餅,方啖一口,內監忽報劉基進見,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問之曰:『碗中何物?』基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食物也。』開視,果然。太祖乃問以天下後世之事,基歷歷言之。」明太祖朱元璋一邊吃燒餅,一邊詢問劉伯溫王朝治亂,劉以此歌而對,因燒餅之緣,故名《燒餅歌》。

《燒餅歌》全文共四十多首隱語,採用對話式的歌謠文體。歷來解讀者都認為此歌據卦撰詞,準確預言明朝以降王朝興衰的千年大事,對二十世紀趨勢亦有所指。例如「反覆從來折桂枝」吳三桂先為陳圓圓降清,後來因康熙削藩而叛清,言行反覆,後人即指此乃預言三藩之亂。「分南分北分東西」指八國聯軍瓜分京城。「偶遇異人在楚歸」,異人指孫中山。楚位在中國南方,異人生於或位於南方,指孫中山流亡海外後回到中國。

又如「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木丁」,「木下一了」為「李」,「目上一刀」為「自」,「一戊丁」為「成」,即李自成。「須是山水入台閣」,「須是山」即「順」,「水入台閣」即「治」,以順治。「叩首之年頭小兀」,「首之」為「道」,「頭小兀」為「光」,指道光。

adblk5

然而預言書也有史家的憂患心,用憂憤或孤憤之心來寫,帝王統治不好,就合該滅亡。頗多預言書都是來自明末清初的志士遺民,寄託反清復明之志。很多預測,都是預測至明末或清初。預言書其實是歷史書,寫以前漢、唐、宋、明的預言書都準確,誇誇其談,往後就曖昧其辭。

也有神人真可以預知未來,然而隱語滿篇,歌謠讖語,藏頭藏尾,所謂預告世運,並無斬釘截鐵之言,任憑後人詮釋,只得用已發生之事,前後推證。朝代興衰,有很多偶然因素,也有長期因果,令朝代突然崩潰。問題是崩潰的一刻無可預測。清朝久攻不下,孫中山幾乎放棄,棲居海外。最終武昌起義成功,清朝難抵致命一擊。周一刊登

陳雲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