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3年在牛欄籠(上環華里)開業,後搬到高陞街及大道西,初時只做藥材批發及零售。」第四代老闆憶述七十年代末,高陞街地舖最少有60間藥材店,近十年行業衰落,「真正做藥材的不超過六間」,惟第五代傳人說若肯轉型,行業可以做下去。
掛上百年匾額,另掛有七十多年歷史的粵繡麻姑獻壽圖,伴隨老店的還有百年陳皮,他說陳皮愈舊,味淡深色,帶輕微醇香,要煲才出味,「以往用大紅皮,甜味重,現在常用甘青,易保存,卻帶澀味」。三年陳皮才可入饌,用時不必刮囊,輕洗便可,如煲紅豆沙1隻,煲四人分量湯水落兩角或一隻。談起湯水,冬天適合飲雪耳南北杏煲雪梨,四人飲材料有雪耳6錢、南杏7錢、北杏3錢、雪梨2個、紅棗1両及蓮子両半,6碗水煲成4碗水,煲1小時後加冰糖可飲,「漳州雪耳要預早浸半小時,除雪梨外,其他材料要浸水半小時,鹹飲可加茨實、薏仁、玉竹、淮山及瘦肉」。
此款能清潤消燥,另一款銀牙黨南北杏煲龍脷葉有潤喉止咳之效,四人飲材料有銀牙黨1両、南杏7錢、北杏3錢、龍脷葉1両、枇杷葉4錢、桔梗3錢、桔餅2片、雪梨1個及瘦肉,8碗水煲成6碗水,滾起煲個半小時後落鹽,兩款湯均適合任何體質人士。而正漸漸消失或較少用的藥材有白鴿屎、夜明砂、茜根草等。港鐵即來臨,他表示交通方便後,遷往他區的熟客會重臨,惜青黃不接,現構思網上銷售,「不轉型,6年後有可能結業」。百年藥堂證歷史,屹立不倒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