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3-19 04:30:00
日報

規劃工程要貼地不要大

分享:

大家如果看過一些十九世紀初香港的街景,其中拍攝得最多的是香港皇后大道。大家會注意到當時不管是皇后大道西或中,那些街道都是很窄,只有大概兩線來回的馬路,兩邊都是走馬騎樓式的房屋,因為那時車輛少,都是特殊階級及洋人擁有,交通流量不多。但是今天我們看見的大道中或東,馬路都已改成最少四線行車,本來已有房屋而政府不必要收購擾民,可以擴建多一條車路,那是怎樣做到的呢?
 

在大戰之後,香港人口日多,工商業繁榮,車輛不斷增加。原本雙線來回的,維多利亞時代的馬路已常常塞車,而因為一些意外而便會造成全路封閉的情況,這樣對緊急救援以至疏散都會造成問題,但是當時街道都只有兩線,旁邊都是一些突出走馬騎樓的四層高舊樓,騎樓底便是行人路,擴建馬路便要拆去這些騎樓及部分樓房,會是一個非常擾民的問題。


當時殖民地政府的規劃師,便想出一個方法。


在城市規劃圖上,把這些舊屋貼近街道部分,劃出一個一條路連行人路闊的地界,在這些舊屋要拆卸重建時,城市規劃上可以容許它增加地積比例,多建面積,一般是地界面積的五倍,但是這業主要把新房屋退縮,建在這規劃地界之後,這個地界會交還給政府。


除了城市規劃容許的建築面積外,業主可以多建,大部分自然願意配合。為了防止部分業主不配合,港英政府又立了一條現在還使用的收地條款,作為一個最後殺手鐧。


政府是要耐心等待這些舊樓一個一個重建,建一個改一段馬路。往往等上十幾十年,才可以把整條馬路拓闊成功,今年拓展署的工程大爺及規劃署高官,都因為希望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工程,一個工程要起碼幾億到幾十億,對於一些細眉細眼又麻煩的小動作工程,都不願意去做。例如把全港地下管道改成一個統一石屎渠管,這樣便不需要每年在街上掘來掘去,阻礙交通,維修工人只需要爬入渠管內工作,這系統外國有很多例子並非新事,但是拓展署的顧問報告,居然說在香港不可行。在舊區可能有問題,但在啓德這樣全新規劃區又為何不可呢?

Ad Block


今天珠海地區已在它們的新規劃區內使用這套系統,珠海環境情況與香港差不多,都是近海。是他們的較先進,勇於創新,還是我們的工程師高官無能落後呢?  


作者為註冊建築師,擅長把傳統風水學應用在建築設計,少年拜術數大師王亭之修習中州派紫微斗數及玄空風水等術。(Email: [email protected] ) 周五刊登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