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警務處長曾偉雄剛卸任一年,已急及不待趕到震雄集團搵其真銀,再次喚起人們對現行公務員退休後轉戰私職的關注。公務員可觀的退休福利其實已一直令人既妒且羨,但偏偏仍有退休高官專在這方面挑上公眾神經,雖則在法律上不能奈他們甚麼何,但在道德操守的層面上,這等一直聲稱是公眾僕人及服務社會的高官,其失德行為仍是令人嗤之以鼻。
香港一直重視高薪養廉,目的是讓公務員可安心為群眾服務,不受外界貪腐誘惑,當到退休之年,更可獲取可觀退休金,也可視為力阻延後利益衝突的回報,模式是按最高月薪及年資計,可選擇一次過全數領取,也可選大多公務員偏愛的先取部分、餘下則採按月收取長俸形式,取其每年可按通脹調整,直至魂歸天國。以舊機制及先取部分模式計算,比方月薪為20萬元,服務年資30年,以最多可先取25%計,便可一筆過先得504萬元退休金,然後每月坐享9萬元長俸,要過怎樣的高質素生活,實已綽綽有餘。
奈何地,不少高官在退休後仍只顧一味向錢看,且無視新僱主身為大財團易惹爭端的疑竇,最矚目例子有前屋宇署長梁展文在2007年1月退休前,本已牽涉議論紛紛的嘉亨灣及紅灣半島事件,但竟仍旋即在2008年便到新世界中國走馬上任;前警務處長曾蔭培在2003年底退休,在2004年6月便已任職新創建集團執董;許仕仁更傳奇,2000年中以財經事務局長身份退休後,在2003年加入了新鴻基地產旗下的九巴集團,然後又被曾蔭權在2005年中急召出任政務司長,糾纏不清的退休前後公私關係,終於種下干犯官非的禍根。
高官身懷可觀退休金及長俸退役,原意是令他們可安享晚年,但偏偏有人仍急謀私職圖利,一方面反映公務員退休年齡有檢討必要,另一方面亦反映旋轉門機制易存利益衝突漏洞,我們當然不能阻止仍是壯健如牛的退休高官繼續在大機構裡施謀獻計,大搵商場真銀,但昔日大喊以服務公眾為名的袞袞諸公,又會否顧及一下民情感受、在道德層面上為公眾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甫退休後便積極投身環保公職,絕不稀罕再求一金一幣,對餘生續能豐衣足食亦心存感恩,相對而言,只顧忙於私利的退休高官們,又會否感到自慚形穢?逢交易日刊登
股場人生,儼如高山行走,
稍開一步,別有一番景緻在
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