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來港的自由行旅客最近成為了香港人關注的焦點,甚至有些人展開了針對行動,結果演變成為了內地與香港關係中新浮現的矛盾事件。不過,與其吵吵鬧鬧製造仇恨衝突,不如集思廣益,盡快找出解決辦法,化危為機。
內地旅客來港,大致有幾個目的,包括:公幹、探親、旅遊、購物,當中有不同組合,例如一些是旅遊兼購物,有些是探親兼購物,也有一些主要目的是購物或觀光。我在深圳就有同事經常聯同妻子來港購買物品,原因是他們認為香港出售的商品,包括嬰兒用品,不但品質較佳,而且價錢較廉。
旅客多了,雖然帶旺了不少服務性行業,但香港市民感受到的卻是市面愈來愈擠迫,公共交通交具愈來愈多人,消費被帶動得愈來愈高,生活愈來愈有壓迫感。無疑,香港只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城市,大量流動的旅客確是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不過,作為一個開放型的城市和以服務性行業作為重要經濟支柱之一的實際環境,與其堵截旅客甚至趕客,倒不如靈活變通,尋求達致港人與旅客雙贏之道。
對比坐享優薪厚祿卻只懂凡事搞鬥爭的議員政客,一些有識之士從實際角度出發,建議在接近深圳的邊境開設大型購物市場,讓只想來港買東西的內地旅客在邊境市場購物後,即返回深圳,我認為這個構思實在是可行,而且一舉數得。站在只想購物的旅客立場來看,如此則不用再長途往返新市鎮甚至市區已可滿載而歸,節省了金錢和時間;站在香港市民立場來看,市面上會減少了一定數量的純購物旅客,交通工具也不會再過於擠迫;而真正想觀光旅遊兼購物的內地和外國旅客也會輕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