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1-26 04:30:26
日報

錯失的《半生緣》

分享:
錯失的《半生緣》

錯失的《半生緣》

上星期應都會大學林群聲校長邀請,參加了該校舉辦關於知名作家張愛玲的展覽,甫到校園只是莘莘學子熙來攘往,充滿學苑年青活力氣息。張愛玲是近代最著名的小說作者之一,同時和香港有深厚淵源,在官商合力打造文旅之都的時刻,展覽反映香港以其東西文化交匯之利所沉積的深厚底蘊。

張愛玲曾經在香港主要電影公司電懋擔任編劇,邀請她加盟的伯樂是該公司的製片部主任宋淇。張愛玲和宋淇夫婦關係親密,離港赴美後一直保持聯繫,離世後把遺產託付予生平知己,宋淇後人再把部分珍貴遺物捐給都大。這次展覽正展出了當中不少很有價值的物品,包括兩人間的書信。

張、宋書信除了關心知己健康外,不時談及國際政局,眼界開闊。不過,最值一談是張愛玲孤身在美猝逝前寫給宋淇的信,提到「有個導演王家衛要拍《半生緣》,寄了他的作品的錄影帶來」,不過,張愛玲不懂得用錄影機沒有看,所以無從評鑑。至於拍片的事她不心急,未知是否授權請出版商皇冠看王家衛過去從影的績效。之後她補了句問宋淇,「不知你們可聽見過這個名字?」不知宋淇又有沒有回覆這條問題。

最後,王家衛沒有拍《半生緣》,然而這部作品對他似乎影響很深,王大導曾說過,《東邪西毒》是金庸版的《半生緣》,《花樣年華》是他自己的《半生緣》。他在1988年,開拍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 1990年,鄧光榮再度資助王家衛拍攝《阿飛正傳》,拍片耗費4,000萬港元,雖然票房只有900萬港元,卻贏來大量獎項。他寫信給張愛玲時已經是有名的新晉導演,或許是時空的差錯,令兩位大師最終只是擦肩而過。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