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C將歐洲的G9D+改良並縮小體積,自動雙頻的DB2000自此正式進軍香港市場。

DB2000及2100的天線位置及電池卡榫位置容易碎裂,引致脫落,叫人失望。

水貨版的DB500功能接近DB2000,但可更換面板。
話似英,又唔夠英;說像日,又未似日。滿心歡喜想購入成為囊中物,內心掙扎奈何沒有內置中文。靚仔又有本心,從來都係極品。要外表美麗但犧牲功能,或是醜樣但能盡職份。十多年前選擇手機,當中取捨總叫人頭暈,邊似得今日部部個款都係咁!
自由確可貴
公主配王子,童話式場面。想王子貼面,好在有NEC。回到1999與2000年,Nokia有6150,Motorola有L2000,加上Ericsson這歐美三廠的雄霸之下,突然平地一聲,Panasonic驃出GD90,NEC爆出DB2000。而DB2000因面殼為鋁金屬製造,在港綽號「鐵面王子」,為此香港女子就此迷上NEC……一次半次。
適逢GSM 900/1800雙頻互換技術開始成熟,加上可自由「轉台帶Number」,令多年來被迫要對開台號碼電訊商「焗住」忠心的客戶,合約完結後便重獲自由的福份。尤其舊有制式TDMA及CDMA的用家,終於可以有自己的SIM卡,亦可因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手機機款。加上開始有$0機價的上台計劃出現,真係月薪唔夠14K,都可以為手機「現兜兜」投票。
日系英式機
早於八丶九十年代,NEC的行動電話已經登陸美國丶英國及歐洲。不論早期的汽車電話丶模擬系統,中期的GSM插卡,NEC均在其中。全名Nippon Electric Company「日本電氣株式會社」的NEC本為電話先鋒,由百多年前開始至今的商用系統,仍是通訊業界的中流砥柱,由於NEC植根海外多年,故此產品不像其他日本公司的東瀛味道,充滿歐美風格。
NEC與Panasonic一樣,之前已有純GSM 900的單頻電話於歐洲市場推出。及至1999年,NEC將歐洲的G9D+改良,並縮小體積,發布全新的Dual-Band自動雙頻DB500及DB2000。其中因為DB2000外形靚仔,感覺毫不「低B」,故此NEC手機正式進軍香港市場,並由當時的和記電訊Orange大力宣傳,知名度頓時蓋過人氣急升的汪明荃。
噴金加中文
英國製造的DB2000,保留英式的簡潔典雅,雖為日本品牌手機但毫不和風。雖然機面選上堅硬的金屬機身,可是塑膠物料的深灰色後殼,當時推出不久已為人詬病,天線及電池位置容易斷裂,浪費了經典伸縮天線的良好接收設計。加上沒有中文標示功能,平地一聲之後可謂雨點極小,加上功能接近但可更換面板的DB500水貨以平價「殺到」,無奈將王子狠狠的打進深谷。
及後王子決意復仇,將鐵面顏色改為金look。而且因應大中華市場,遷移至中國生產並內置全中文,終於可編寫中文訊息及電話簿,型號升級為DB2100,價錢也貼近$2,100。由於需作中文顯示,故螢幕改為點陣。機面改以塑膠材質噴金,按鍵印上「五筆式」的T9中文筆劃輸入。並且加入了中國化的鈴聲,如《青春舞曲》、《康定情歌》、《大中國》等,為平凡的手機鈴聲添上點點新意。可是舊有的天線位置及電池卡榫位置仍然容易碎裂,多見機身貼上膠紙以免電池脫落,怎能叫人喜歡。
付出與誠實
就是因為售後貨不對辦,機殼問題保養不包。有如那人說好了當選後會繼續拿著一張凳、一本簿、一支筆,和管治團隊走入群眾聽取意見,點知原來扮作親民。雖然現時政協說出心坎話會冇得做,指鹿為馬者可繼續撈。不過及後NEC推出的DB4000、4100、5000等均叫人不敢相信,票債票還。縱然宗教界及體育界被指沒有經濟貢獻,亦沒有外國勢力以五千萬作私人戶口存入,不過我們選擇誠實,以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作為己任,只為付出不望回報,溫暖感染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