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10-18 05:00:00

中美關係前路崎嶇

分享:

外交無小事。對所有國家來說,這句話都是必然。中共建政之後,總理周恩來兼任外長,時間長達九年,1958年才由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接任。蘇聯年代,葛羅米柯做了28年外長,歷經赫魯曉夫、勃列日湼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爾巴喬夫五任領袖;俄羅斯承襲蘇聯遺風,如今的拉夫羅夫也已15年。美國負責外交的是國務卿,在總統繼任順序排第四,在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之後,是所有內閣成員最前一人。
 

中共得天下後,縱然國務繁忙,周恩來仍是親管外交。其後的外長,包括七十年代初以副外長身份出席聯合國大會的喬冠華,23歲已是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對美對日對歐關係都出色。之後有吳學謙和錢其琛,前者曾經糾正翻譯的英語,外語水平甚高;後者是蘇聯問題專家,一口俄語流利得很,對美國外交有其一套。除了外長,中國有幾位大使工作能力甚強,包括八十年代駐美大使韓敘,他在那年代的華盛頓外交圈子令人羡慕:每年聖誕前夕,老布殊都請韓敘來家中吃飯。這種個人外交,關鍵要有靈活手腕。

到了近年,中美關係翻覆,外交工作更形重要。不過,除了國務委員楊潔篪,中國高層官員之中,中美關係專家似乎不多。現任外長王毅是「日本通」,日語甚為流利,但從外交工作資歷來看,不算是「美國通」。駐美大使崔天凱在美國經常出席公眾場合,以前曾駐聯合國,但是除了他之外,夠份量的「美國通」看來不多。
 

萬計香港市民周一晚參加「香港人權民主法案集氣大會」。

萬計香港市民周一晚參加「香港人權民主法案集氣大會」。

兩國關係,當然是由國策主導,大使或專家的作用,雖不能改變大勢,卻可在適當的時間找到適當的人對話,先不說排難解紛,至少也可交流溝通。中美今天在多個範疇出現摩擦,這些專家實是亟需。

美國眾議院通過《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後,中美關係將會再加拉緊。中美本來已有貿易談判,又有台灣問題,現在加上香港問題,三者之間的互為影響似無還有,這當中如何處理,確實很考功夫。執筆之時想起,連以前跑中國最勤的基辛格都半退隱,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未來走勢崎嶇不平,難以樂觀。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