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0-08-28 04:30:00
日報

人言可畏

分享:

網絡世界提供很多便利的溝通渠道,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地域距離,促進彼此間的互動。受疫情影響,人們減少外出,虛擬世界的溝通交流明顯增多,扮演著更為重要的傳播角色。

在網絡世界中,人們可以選擇隱藏自己的真正身份,毫無顧忌講出心底話。這本來有利溝通及表達意見,令人暢所欲言,有助抒發情緒;然而,有些人卻濫用這種自由,隨意攻擊他人,甚至無中生有,造成網絡欺凌。只需要一部智能電話或一台電腦,任何人都可以化身為「網絡酸民」,在網路上輕率發言。更可怕的是,這些隨意甚至是惡意的批評,往往會引發其他網民仿效,令尖酸的留言變本加厲,造成惡性循環。

傳統欺凌是直接的攻擊性行為,網上欺凌雖為間接的,但由於沒有時間或空間限制,對受害人的傷害可以更深更廣。曾有受害人嘗試搜集相關言論提告,不過大多網上欺凌都以匿名進行,難以令欺凌者負上責任。受害人往往因勢孤力薄,有冤無處申,飽受壓力之餘,精神更嚴重受創。社會上已有不少例子,受害者因遭受網絡欺凌而走上絕路。近月,日韓兩地就有知名人士或藝人,不堪網民的瘋狂批評及騷擾而自殺,甚至於死後其言行仍繼續遭受非議。

人言可畏,說話或文字帶給人的心靈傷害,有時比肉體受傷更難消退。不露出真身,並非代表可以胡亂作出評論,甚至發放虛假信息、虛構或捏造事實。無論身處現實還是虛擬世界,我們的一言一行最終也會在真實世界帶來後果。網絡交流是大勢所趨,網絡欺凌也沒可能消失殆盡。反之,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權利和責任,任何時候都要慎言,絕不可為達到個人目的而剝削別人。同時要認識及了解社交媒體的操作,學習保護自己及適時抽離,別受他人言論所影響。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