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5-26 06:00:00

姊妹情

分享:

有種說法認為本地勞工與外地勞工處於敵對關係,互相「爭飯碗」,但一個剛完成的研究發現,本地和外地勞工能夠互相幫助,甚至可以建立姊妹情誼。


香港自70年代開始輸入外籍家庭傭工,由於要面對很多勞工權益被剝削的狀況,很多保障外籍家庭傭工的團體因而成立。無論是五一勞動節集會,抑或七一遊行,都有很多外籍家庭傭工參加。


香港現時有34萬外來傭工,但他們從來都被政府拒之門外。回歸前的90年代,社會關注到香港有不少少數族裔人士,文化多元主義的概念開始流行,政府也聲稱有相關的種族平等政策,但是這裡說的少數族裔是指在香港長期居住的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族群,並不包括外來工。政府在2002年成立的促進種族和諧委員會,也沒有將外來傭工列為關注對象。


由於政府沒有政策為這個族群提供服務,教會便開始支援外傭,但是仍然沒有做到與本地人的融合,直到工會介入組織這個群體。當工會開始組織外傭,意識到她們和本地工人一樣,有著強烈的工人身份,就是這種身份連繫了外傭和本地工人。


其實,人同此心,本地家務工也對知道外傭離鄉背井的苦況,要長期和子女分離,相信任何女性都會產生了同理心。能以姊妹看待,就更加容易走在一起互相扶持,例如外傭支持本地工人爭取提高最低工資,而本地工會也會協助外傭與政府爭取改善政策。


有著利益衝突的勞工社群也能因了解而建立互相支持,放諸世界大同,那社會大眾和少數族裔社群也有望建立更共融的種族關係吧。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