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0-08-27 17:35:00

引入新技術增工程界優勢 (下)

分享:
相片由作者提供

相片由作者提供

近日疫情肆虐,筆者上篇文章提及的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就有大派用場的機會。建造業議會早前聯同發展局及承建商,在建造業零碳天地設立負壓隔離病房展示單位,有關技術不但可提升工地安全、縮減建築時間、減少勞工需求,更有效監督施工質素,故適合迅速興建醫療設施。

要令業界普及應用MiC,必須有全盤計劃,從法例、法規、土地資源到人力資源環環相扣,但正如前文所述,最大障礙是本地生產大件組件廠房不足,獲認可的MiC供應商選擇不多,成本高企,影響技術的普及化。要解決此問題,一方面應檢討現有本地監管機制下認可供應商(approved supplier list)的門檻。香港相對缺乏土地,內地生產大型組件的廠房始終具優勢,短期內可加強與內地認可供應商合作,先於內地完成大件組件,再運到本地小型廠房,作細微加工,再運往地盤組裝。計劃成功與否,政府擔任著非常重要角色,如協助業界與內地在供應鏈和運輸鏈上的接洽、建立簡化的清關程序、支援本地小型廠房等。

香港具低稅率優勢,有利從外國入口需要的原料及成品,包括歐洲廚櫃、浴室器具等,故可集中負責微件安裝加工工序,政府可透過資助及低息貸款,協助業界建立本地加工生產線。長遠而言,香港亦需要發展更多MiC廠房,以達致一定「自給自足」能力,減少對內地依賴。政府可增值土地資源,擴大「活化工廈」規模,將不適合興建公營住宅的閒置土地 ,包括棕地、空置工廈及工業邨等,撥作MiC或其他新興技術的廠房。

當局亦應提供誘因予私人發展商,例如擴大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規模,加快審批過程,資助更多業界使用創新建築科技。香港建造學院去年尾已推出首個MiC兼讀培訓課程,為前線管工提供培訓。未來亦要為現有技術工人,作更多技術轉型的支援,熟習MiC工序,例如當在廠房生產組件,燒焊等部分工序可由機械代替人手工藝,那原先的燒焊師父,就要學習操作燒焊機械。

MiC減少了工地的建築廢料、灰塵和噪音,減碳又環保,同時提升工程效益,減低總體造價。政府應作牽頭角色,增加於公營房屋應用MiC,特別是社會一直有聲音要求增加住屋,當中涉及建屋、修橋築路、配套設施等工程,透過MiC有望加快改善住屋問題,舒緩社會深層次矛盾。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