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5-19 06:00:00

後真相

分享:

最近一本書邀請我寫序言,這本書的取材和編寫方向比較特別,它希望透過數字和數據分析、介紹和論述香港青年過去二十年如何抓緊及創造機遇,在不同的領域取得進展,以及表達對香港未來的願景。

今年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坊間有很多慶回歸的特輯,大多是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的感性文章。這本書卻強調數字和數據分析,我覺得很值得細看,如果資料翔實,有根有據,不但可以對香港過去的經濟金融、社會民生等範疇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更可以作為參考資料,用以規劃未來。

我多年從事科學研究,比較喜歡理性處事,也重視客觀數據的分析。推而廣之,我認為了解社會情況及探討各項議題,也一樣應該以事實為基礎。可惜身處網絡時代,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發布消息和發表意見,很多時候在未經查證下已經廣傳;而坊間評論社會事務,亦多流於片面印象和主觀感覺,少有鋪陳事實,作客觀的分析。

牛津詞典宣布:「Post-truth」(後真相)當選2016年的國際年度詞彙,並指出這個詞彙的使用頻率相對於一年前增長了大約兩倍。有評論員更說:當今是「後真相」的年代。

這個詞彙當選很值得大家反思,牛津詞典將「後真相」定義為形容詞,意指客觀事實對公眾意見的影響力,比不上情緒及個人觀感。我們從小接受的教導是「事實勝於雄辯」,但在「後真相」年代,卻將情感、意見和立場放在首位,證據、事實和真相淪為次要,這絕對不正確,卻多少反映了這個年代的社會氣氛。

如果這真是一個「後真相」的年代,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我們必須加強培養學生明辨是非黑白的能力,絕對不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理大年前重新制定教育使命,將「敏於思辨」這項素質放於首位,正好配合當今世代的需要;我們更鼓勵本科生參與研究工作,這亦有助學生建立求真、並以事實作基礎的處事態度。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