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0-04-02 04:30:00
日報

抗疫與經濟考慮的平衡

分享:

抗疫初期,香港曾有部分醫護人員罷工,理由是政府當時未有全面封關,不符合他們對抗疫需要的判斷,所以他們需要以罷工的方式向政府施壓。


不難明白,全面封關對防止病毒快速傳播確有很好的作用。問題是封關會產生一定的後遺症,對社會一樣會有其他的負面影響,政府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害,選擇一種對香港傷害最小的做法。


事實證明政府當日的判斷並沒有錯,因為即使沒有全面封關,疫情亦被控制在一個香港醫療系統可以應付的範圍之內,效果遠比大部分的歐美國家好。若非後來又有第二波在外受感染的港人回港,確診人數應不會上升得這麼快。


相反,選擇罷工的判斷就明顯出錯。第一,罷工最終因缺乏廣大的醫護人員支持而得叫停。第二,只要求全面封關,而沒有封關的細緻做法,封關根本沒法落實。第三,貿然罷工損害病人的利益,加大繼續堅持崗位同事的壓力。第四,事實證明,他們要追求的目標,並不是非如此不可。


現實是醫護人員只宜從醫護專業的角度向政府提供相關的意見,而不是代替政府做宏觀的判斷。政府要為社會着想的地方,遠比醫護專業的範圍大。不能因某一方的片面需要而左右政府在整體上的決定。


社會上有這麼多的利益集團,他們都可以有自己的專業判斷,如果每個集團都有一套希望政府跟隨的道路,並以罷工的方式去迫使政府就範,那我們的社會一定混亂不堪,市民難有安穩的生活好過。


在抗疫期間,政府被批評得最多的,是只顧經濟利益,而不顧市民的性命安危,但這兩者不一定是完全對立的。只考慮防疫需要,不考慮盡量讓經濟正常運作,一樣可以造成人命損失。


以印度為例,由於沒有安排妥當就進行封城,令大量從農村進入城市謀生的農民工突然失去了工作。這批人根本沒有積蓄,手停口停,很多已多天沒有進食,形成一股盲流到處流竄,隨時會發生暴亂,對社會造成傷害。

Ad Block


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的城市,一旦封城,隨時可以導致物資供應短缺,一旦形成恐慌,一樣可以造成災難。現實是香港之所以能夠在抗疫方面有較好的表現,關鍵是香港的經濟發展水平高,而政府手上亦有大量盈餘,否則在開展防疫工作時,就不會那麼得心應手。


有些經濟水平差的地區,想測試,卻沒錢買試劑;想隔離,卻沒資源設立隔離營;想救命,卻沒有呼吸機……醫療系統很快就應付不了患者的迅速增長。歷史上,伴隨疫症出現的,往往是饑荒、暴亂、民不聊生。因此,政府在考慮應對策略時,不能只從防疫的角度著想,還得作全局上的平衡。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