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9-10 04:30:00
日報

文藝產業化

分享:

香港是否「文化沙漠」?這個議題多年來爭拗不斷。有人詬病這裏的文化氣氛淡薄,有人卻認為因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能成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創意之都。擁有30多年藝術管理經驗的香港藝術學院院長茹國烈在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恒傳感言》訪談節目中(圖)表示,香港具備深厚的藝術文化及影視娛樂基礎,必須將兩者結合及產業化,讓更多人認識,由小眾變成大眾。

香港的文化藝術從來不是「高嶺之花」,早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大批文藝工作者南下到港,孕育不少享譽盛名的作家,如劉以鬯、金庸等,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香港也曾被稱為「東方荷李活」,其電影業無論在產量、質量、票房、藝術性均達至極高水平,總產值僅次於美國荷李活。一直以來,香港的文化藝術兼容並蓄、百花齊放,究竟如何重拾昔日的光輝?

或許很多香港父母認為「搞藝術搵唔到食」,反對子女投身其中。不過,外國無數成功例子卻證明事實並非如此。英國政府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籌設創意產業籌備小組,是最早提出「創意產業」概念的國家,如今已躍升為僅次於金融服務的第二大產業。南韓政府亦積極推動文化產業政策,營造有利發展的環境。企業則在政府協助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升文化商品的競爭力,為國家經濟帶來巨大收益。由此可見,政府在政策及資源上的鼎力支持,是成功推動文藝產業化的關鍵。

Ad Block

一個行業得以長足發展,注入新血尤其重要。文化藝術是一項龐大的經濟產業,無論是從事創作的音樂家、畫家、作家、表演者,或是燈光師、音響師、舞台設計師、策展人等,均可以在其專業領域大放異彩。期待政府、業界與商界三方通力合作,制定長遠策略,吸引更多年輕人全心投入發展,令香港延續國際文化大都會的傳奇。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