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8-27 04:30:00
日報

死亡與考古學

分享:

看見馬路上臨時搭起的化寶爐,街坊燒街衣祭祀野鬼遊魂,驚覺又是鬼節到了。

民間傳說:農曆七月十四是鬼節,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節,亦是佛教的盂蘭節。這全都是鬼門關大開,祭祀鬼魂亡靈的日子。

這幾天的禁忌可多了,不要出夜街容易撞邪,不要拍膊頭,不要凌晨照鏡子……鬼節之外我們還有清明節,也是個祭拜亡靈的時節。

我們對死亡是既恐懼又想逃避,但又知道無法避免而想去了解它。每年我們都有兩次這樣的機會去思考死亡的真諦。緬懷先人其實是安慰在未來終將逝去的自己。

考古學大概是與死亡打交道最密切的其中一個學科。考古學家不會去思考死亡的真諦,死後的世界是如何。但是我們關注人類死亡的方式,死亡後屍體如何處理;最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死人的墳墓來還原了解古人的生活狀態。

大家都知道考古學是通過挖掘來研究地下的遺存,包括遺跡和文物。對於考古學家來說,發現墓葬最值得高興。如果墓是沒有被盜,完整的墓穴結構和陪葬品可以帶給我們豐富的考古資料;哪怕墓是被盜了,墓穴的方位座向和結構還是能提供不少有用的信息。如果墓中發現人類骸骨就更是如獲至寶;通過對骸骨的DNA測試、年齡、性別、死因和埋葬方式,可以了解這些先民是甚麼人種、族群的生活形態、當時的食譜和疾病情況等等。

記得在西安半坡博物館,遺址大廳有公共墓地。墓地上放著甕罐,上邊蓋著陶盆,屍骨就是放在甕罐中。陶盆中間鑽有一小孔,作用是讓死者的靈魂進出方便。其中很多甕罐中葬的是小孩,非常令人震撼,反映了6,000年前人類生活的艱苦。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