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體育
2020-08-13 04:30:00
日報

習慣的起點

分享:

在報紙上看到港大醫學院一項研究,由今年二月至七月訪問逾一萬一千名市民,發現有74%受訪者出現中度至嚴重程度抑鬱徵狀,更有36%受訪港人同時出現中度至嚴重程度抑鬱及創傷後壓力症徵狀。當中提到社會事件和疫症,都在多角度多情況下為市民增加壓力。除鼓勵大眾積極面對求醫,或等待公營服務質素加強外,應怎樣面對今次極長時期的挑戰?我愛回歸人生最基本有關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範疇;休息、進食、運動。

小弟自命有基本情緒管理的能力,亦頗有正面思維,但看見一幕幕的破爛,不論誰是誰非,仍是心有不悅。疫情下對自己慈善團體及社企營運,不免擔心,亦會心急找尋出路。在多方面的壓力下,影響睡眠質素;且更難做好時間管理,爭取睡眠時間。壓力下,影響食慾。返工時,沒心情食;公餘時,增加食量,當然多是不健康的「開心」食物。即是雙重影響營養組合。

可幸是我享受跑步。過去一年,每當有感壓力難舒時,我會落街跑個圈。不論時間、不論日子、不論距離、不論天氣、不論口罩……我發現跑個圈後,吃得有了興趣,雖仍有「開心」食物獎勵自己,但想到跑十公里才只耗掉一罐汽水或啤酒的卡路里,飲食數量大為節制。而運動後人放鬆,睡眠質素提升。我不知壓力下是否可先聚焦休息,而休息得好是否會吃得好,或者會做運動。壓力下亦可先聚焦吃好一點,我相信吃得好會睡得好,但不知道會否做運動。

人這種動物,明知對的事情也未必會做,所以找個起點很重要。不論方法,重點建立自己喜做的長期習慣,畢竟疫情像是漫長的。對我來說,建立跑步的習慣,帶動吃好睡好,達致健康生活習慣很有效。上星期跑了天水圍及附近魚塘一圈,洗滌心靈。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