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11-20 04:30:00
日報

關懷作藥引 治病也治心

分享:

定時服藥是不少長者每天的例行公事,對於每天要服用七、八種藥物的長者,由於藥物種類和劑量不時有所增減,「吃漏藥」和「揀藥吃」是司空見慣的事。

有見及此,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健康及藥物安全外展隊於深水埗推行醫社同行計劃,安排醫學院學生與長者義工結伴,定期探訪區內有需要的長者,指導他們安全用藥之餘,亦希望及早發現和處理長者的健康問題。
 

學生與長者義工同行,為長者提供健康服務與關懷。

學生與長者義工同行,為長者提供健康服務與關懷。

藥劑系學生Jacky表示,從服務中首先學到的是跟長者溝通的技巧。「跟長者傾談時,不能用藥物的學名,要用『脷底丸』、『薄血丸』、『肥仔丸』等俗稱,他們才能明白。」

同學Anthony分享:「跟長者溝通,要多聆聽及了解他們的想法。曾經有長者不肯吃某一種藥,跟他溝通後,了解到原來是那種藥丸對他來說太大顆了,難以吞嚥。於是我們便教他請醫生改為處方藥水,問題就此解決了。」另外,Anthony認為有社區長者義工同行有助跟長者溝通及建立互信,畢竟長者最明白長者的需要。

經常夥拍學生家訪的長者義工少英表示,與學生同行可以互補不足。「有時候學生不懂得跟老人家打開話匣子,我可以作橋樑。另外,我們亦清楚長者的生活需要,例如較易察覺到家居安全問題,必要時可協助轉介。」

我相信計劃的精髓在於織造跨背景、跨代的互助網絡,醫護義工及社區義工同心同行,照顧長者的健康及心靈需要,實在治病也治心。

註:醫社同行計劃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健康及藥物安全外展隊推行。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