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5-18 06:00:00

「留白」的正與反

分享:

最近忙得透不過氣,會議項目一個接一個,壓力大得很,於是決定在假期時找一段時間讓自己的生活「留白」, 甚麼都不做,坐在沙發上閉目養神,發現甚有奇效,精神和心情都變得輕鬆了。
 

 生活很多時候需要留白,藝術也喜歡留白,但香港地少人多,土地千萬不能留白。不過,原來香港也有八百多幅的政府土地被「留白」閒置,連我自己在街上也不時看到一些建築、土地被荒廢,實在覺得可惜。


 上星期QC參加了一個很有趣的活動,與多個社區組織和居民討論閒置土地的用途,我一直以為大多人都會建議在這些土地上建屋,但後來發現原來這些土地還有很多發展的可行性,例如有紅磡青洲街前九龍船塢紀念學校的校友,建議將空置校舍改建為社區文藝空間,將課室變身成為茶室、書室,並在禮堂舉行文化展覽、藝術表演和手作市集,希望居民可以在空閒時間在學校裏看書「嘆茶」;又有人建議將西營盤豐物道空置的海濱地皮建設成海濱公園,建造戶外游泳池或人造沙灘,給市民多一個休憩的好地方。連面積較小的上環城皇街用地,原來都可以改造成「社區客廳」,設置流動的桌椅供人休息,並舉辦跳蚤市場、文化藝術活動等,不但能增加社區文藝氣息,更讓居民多些「放空」休息的機會。


 社區居民由下而上提出改造閒置地的創新意念,為空白的土地注入更多文化色彩,供市民休憩玩樂,這樣我們的生活就可以多些「留白」的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