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傳遞某些訊息,闡述某個觀點,或感染其他人,可以動之以情,也可以曉之以理。
曉之以理是以事實和數據,去講述某些觀點或去說服他人。好處是有根有據,以理服人,還會表現出很有學識,很有見地的樣子。將對方帶到理性層面,有利有弊,好處是能以理性的態度來對待你提出的議題,分析你提出的觀點,和那些事實和數據。但弊處是容易帶對方進入批判思維,如你提出的事實和數字有漏洞,或和對方的認知有出入的話,就更難說服。
曉之以理也比較沉悶,例如如果你想傳遞「人應該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是其他人的夢想」這一個訊息,可以提出原因一是甚麼,原因二是甚麼,大概不需要數到原因三,你的聽眾已經昏昏欲睡。但是如果你以說故事的形式,卻可以是一部長達三小時而且絕無冷場的電影《作死不離三兄弟》。
動之以情的故事比說道理更有感染力。故事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可以是親身經歷,也可以是其他人的故事。只要令對方情感上靠近,要帶出訊息就不難。
作為一個領袖,既要動之以情,也要曉之以理。梁振英在分析樓市時,雄辯滔滔,提出很多數字和理據。在造勢大會上說起紮腳媽媽的故事,加上眼泛淚光,有很強的感染力,是一個具有優越溝通技巧的領袖。
可惜紮腳媽媽的故事後來引發的討論令到事情弄巧反拙。所以最重要一點是,說故事的時候,不要把虛構的故事當作真故事講。廣告集團行政總裁 周二、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