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電動車在去年開始交付,集團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轉盈,盈利能力清晰可見。(資料圖片)
小米集團(1810)日前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單季收入達1,13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2.3%,連續4季保持千億水平。經調整淨利潤達113億元,大幅增長80.9%,超出市場預期。汽車業務是今次業績一大亮點,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收入躍升至290億元,按年增加近兩倍,更首次錄得單季經營收益7億元。
小米電動車在去年開始交付,集團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轉盈,盈利能力清晰可見;加上汽車交付量單季突破十萬輛,前三季累計交付超過26萬輛,筆者相信規模效應將開始轉化為積極的利潤表現。
除了規模效應和盈利確定性等利好因素,投資者亦應留意小米汽車的高端化策略,今年中推出的YU7定位「豪華高性能SUV」,已連續3個月成為內地中大型SUV銷量第一,10月亦登頂中國大陸SUV銷量第一,足見市場對小米高端車型有熱切追求。當小米在高端車型市場做出口碑,交付產能繼續提升,相信汽車業務的毛利率和現金流將持續向好,中長線對集團的利潤貢獻將更為顯著。
環球手機市場仍處於激烈競爭中,小米第三季手機業務仍保持「量穩價升」,全球手機出貨4,330萬台,市佔率達13.6%,持續位居前三。小米手機近年決心走向高端化,今次業績看到其在4,000至6,000元價位段的銷量市佔率升至18.9%,按年提升5.6個百分點;9月推出的小米17系列開售首月銷量較上代按年增約30%。在剛結束的雙十一,小米17 Pro Max包攬在6,000元以上價位段的銷量與銷售額雙料冠軍,品牌在高端市場的認受性進一步鞏固。面對行業內的價格戰,小米以產品品質、系統與AI能力作為差異化策略,策略上更傾向價值競爭,而非簡單鬥平,可見集團對自家產品的信心。
其他業務方面,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第三季收入276億元;互聯網服務收入94億元,兩者除了收入有按年提升,在毛利率同樣持續增長,為集團整體利潤提供穩定支撐。研發投入按年增52.1%至91億元,相信隨著小米在操作系統與AI的研發持續投入研發,將支持集團在手機、大家電和汽車業務的高端化。
小米集團近日股價呈磨底態勢,顯示市場處於多空角力階段,目前的震盪整理階段反而提供較佳的建倉或加倉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