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8-04 07:30:00

特朗普出口術自相矛盾

分享:
特朗普出口術自相矛盾

回顧過去數年,特朗普對聯儲局施壓從未間斷。(資料圖片)

美國聯儲局於7月議息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然而,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會後記者會上一番評論,令市場對未來減息預期出現急劇調整:持續高企的通脹壓力,部分源自政府推行關稅政策,輸入性通脹並非貨幣政策可以單方面解決問題,成為聯儲局繼續按兵不動主要理據。

鮑威爾言論,即時改變市場對聯儲局貨幣政策未來預期,市場隨即重新評估9月份減息可能性。根據CME FedWatch數據,7月議息前市場預期9月減息25點子機率曾高達六成以上,但會議結束後該機率迅速回落至不足四成,反映投資者預期出現明顯轉變。

adblk5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貨幣政策,特別是利率調控,向來建立在對經濟基本面審慎分析基礎之上。聯儲局決策理論上是「數據主導」,會根據國內生產總值(GDP)、通貨膨脹率(特別是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 PCE)、就業市場表現(例如失業率和非農業職位增長)等指標,作出利率調整。換言之,這是一個以制度為基礎、由專業經濟數據所支撐的決策架構。

筆者過去多次指出,從再對上一次聯儲局議息會議經濟評估報告,已經反映聯儲局官員,對未來合適利率水平,出現大相逕庭情況,某程度上是對於特朗普一系列針對別國關稅措施,引發國內通貨膨脹,只是短暫還是長期性影響,官員們都有着南轅北轍的看法。

客觀的是,美國最新數據,反映企業招聘態度轉趨審慎,裁員之聲此起彼落,反映就業市場實質轉弱。最新非農就業報告顯示,7月新增職位僅為73,000 個,遠低於市場預期,失業率亦上升至4.2%。此外,過去兩個月的新增職位數字亦遭大幅向下修訂,合共刪減258,000個職位。原本這些轉弱的經濟數據,正好為聯儲局未來考慮減息提供更多理據。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不但未有借就業數據轉弱之勢,進一步要求聯儲局採取寬鬆政策,反而公開批評該等統計數據「失實」,更突然將負責編製數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簡稱 BLS)局長Ericka McEntarfer撤職,理由是其「操控數據」、「令人失望」。

adblk6

此舉迅即引起政界與學界廣泛譴責,多位曾在民主、共和兩黨政府任職的前BLS高層均公開指出,統計機構的專業性與中立性不容政治干預,總統以數據不利自己為由,撤換部門主管,將會對制度造成長遠傷害。BLS作為美國勞工部轄下官方統計機構,不但負責就業數據的編製,亦涵蓋通脹、薪酬、工時、勞動參與率等多個範疇,為聯儲局制訂貨幣政策提供重要依據。

政治干預統計部門的行為,已令「數據為本」決策框架出現動搖。若統計數據未來可能因「政治不正確」而遭質疑、干預甚至改動,制度專業性與透明度將被逐步侵蝕。

adblk7

回顧過去數年,特朗普對聯儲局施壓從未間斷。由首次出任總統期間屢次批評加息過快,到現時再次當選後對統計局直接施壓,已逐步令市場擔憂聯儲局作為獨立中央銀行的功能,將受到更大程度的政治干擾。

當貨幣政策不再以經濟數據為唯一依據,而是受制於政治考量甚至領導人意志,其可預測性將大幅降低,資產定價邏輯亦會因此受到影響。投資市場最不能接受的,從來都不是利率高低本身,而是政策透明度與可預見性喪失。

九月份聯儲局會否減息固然重要,但從目前形勢觀察,更值得市場關注的,其實是美國核心經濟制度運行機制是否正受到侵蝕。當總統可以因不滿就業數據而解僱統計部門主管,聯儲局的獨立性、統計機構的中立性,還可以維持多久?

adblk8

特朗普自我矛盾的出口術干預行為,或許成為美國股市技術性回吐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