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一直積極打擊中國貪腐行為。(資料圖片)
這次不說故事,說歷史。
對中國歷史稍有認識的或許知道,草莽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朱家王朝長治久安,採取了一系統重大改革措施,簡單而言即是強化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有關改革始於胡惟庸案,即是誅殺企圖謀反的宰相胡惟庸,結果牽連逾數萬人。
胡惟庸被誅殺只是連串改革起點,由1380年到1393年間先後出現明初四大血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及藍玉案),結果引發制度上的連串改革以及反貪腐。
明初中央集權最廣為人知的是廢除行逾千年的宰相制度,另外元朝的中書省及地方的行中書省,改由六部直接向中央負責。所謂的六部包括吏部(人事任免部)、戶部(財政部)、禮部(教育部)、兵部(國防部)、刑部(司法部)及工部(建設部)。
朱元璋的洪武之治(1368年至1398年)除了出現中央集權外,廣為人知的還有反貪腐,明初四大血案中的空印案以及郭桓案,說的就是反貪腐。 提起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宰相制度被廢以及反貪腐,皆因內地中央政治委員正召開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審議「十三五規劃」,偏偏這時傳出總理李克強請辭的消息,總理一職向來被視為宰相,一旦李克強請辭消息屬實,難免令人聯想到行逾千年的宰相制度在明初被廢以及中央集權制。
除了政治局常委出現人事變動傳聞,《財新網》上周傳出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常委王岐山負責的反腐將會進入金融系統,本月底開始會進駐「一行三會四行」,即是派員進駐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以及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
讀者或會發現,刻下的中國與明朝有很多相似之處,六部之外,朱元璋另設御用拱衛司(即大家所指的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上及進行不少私刑審訊,今天中國亦設有國家安全委員會,而習近平亦在反貪腐之餘嘗試勵精圖治,希望世界以中國為中心(明朝時委派鄭和下西洋)。
原則上我支持習主導的反貪腐小組,只是在現階段中國經濟在各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中央能否承受政治體系上的重大改革?以明朝洪武之治為借鏡,相信中國反貪腐只是開始,將會一直延續至十三五完結,相信這個亦是今次規劃的重中之重。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