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5-03-10 06:00:00

金融業:好嘢會嫌多?

分享:
財政司長曾俊華提出建立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培訓金融業人才。(資料圖片)

財政司長曾俊華提出建立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培訓金融業人才。(資料圖片)

受金融發展局的調查啟發,著名博客、財政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中提到:「金融業對優秀人才需求殷切。業界普遍認為人才短缺的情況在保險和資產財富管理兩個界別最為嚴重,並認為政府可以協助推廣行業和推動從業員提升專業能力,特別是培訓更多中台和後勤部門的人才。」

於是,財爺撥出1億元,建立一個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為兩個界別培訓人才、提供實習機會。先不論這是否貼錢俾金融業請人,財爺的計劃帶出一個重要問題:香港的金融業愈搞愈大,是否好事?

放眼國際,最近有英國《經濟學人》提到一項學術研究,話金融業的規模去到某個水平,又或者金融業發展速度太快,會拖累經濟增長。

研究是在國際結算銀行(BIS)發表的,主事人之一Stephen Cecchetti是一位宏觀經濟學的名家,現任BIS的高層。研究利用五十個國家於過去三十年的數據(不包括香港),發現金融發展(貸款金額、金融業員工人數)水平愈高,經濟增長會先升後回。

即係話,金融業有too much of a good thing的現象,多到某個水平會變成壞事,而金融業擴張得快,亦會明顯減慢生產力的增長。

Ad Block

研究計算出了一個「理想」的金融就業比例:應佔就業人口的3.9%。

香港呢,金融服務業佔6.2%,就算不計保險,也有4.9%,遠超「理想」的水平(不過,香港是一個城市,未必可以跟其他國家直接比較)。

何解金融業會嫌多?有關研究提出的一個解釋,是金融業會跟其他行業搶人才,吸引了最聰明、有創意、有野心的員工。在盡收天下兵器的情況之下,其他行業唯有聘用「二流」人才,發展自然受到拖累。

在香港,每年表現最出色的一成大學畢業生,又有幾多加入了薪酬豐厚的投資銀行?

Ad Block

研究有意思,但有一個疑難未解決。正如旅客有優有劣,金融業也有一好一壞的兩個形象。

一為「中介觀」:透過借貸、承擔風險,為有生意眼光的人找資金,金融機構將資金作最有效的調配,促進發展、鼓勵創新。

另一為「賭場觀」:金融機構其實只是炒來炒去,是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對經濟發展沒有甚麼貢獻,炒出事來,還要納稅人埋單。

事實,當然在兩者之間;重點,是兩種金融發展的比重為何。由於數據所限,研究未能指出兩者的分別,唯有一竹篙打一船金融人。

Ad Block

香港龐大金融業吸納了的人才,其中多少人做了中間人,又有多少人在螢光幕面前做了賭徒?問題並不簡單,還是留待金融發展局的專家去解答吧。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