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0-10-30 04:30:00
日報

英國350年前的抗疫經驗

分享:
新冠肺炎在歐洲大爆發。(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在歐洲大爆發。(資料圖片)

經濟學術文章,十居其九點九九九都不適合在專欄介紹,一來題材大多沉悶,二來內容又太技術性,社會大眾難有興趣。

經濟系同事最近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是例外。題為Persistent Patterns Of Behavior:Two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350 Years Apart,大家可到網上找來一看,只有十頁紙,中學生也看得懂。

先講背景。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他寫的《魯賓遜飄流記》大家一定聽過。這位英國作家其實還有一本相當冷門、近期突然爆紅的著作,題為《大疫年日記》,講的是1665年倫敦瘟疫。

同事比較古今,發現書中對當時倫敦社會現象的描寫,跟今天抗疫情況異常相似。就算相隔幾百年,市場行為和現象仍可由同一套經濟學原理解釋。

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心惶惶,對宗教精神慰藉的需求自然增加,笛福記述當時教堂人頭湧湧,市民從早到晚都在祈禱,表現出異常的熱情。最近亦有研究發現,每當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上升,當地人在網上搜索「祈禱」一字次數就會跟隨增加。除了宗教,笛福亦提到瘟疫令各種另類療法以及神棍騙徒的生意大增,一如今日。

Ad Block

疫情下廁紙供應一度緊張,亦有各種騎呢的搶購熱潮。笛福的當年未有廁紙,瘟疫之下囤積對象是交通用的馬匹。也許是人人都怕隨時要走佬離開倫敦,結果馬主都收起馬匹不願租出去,令一般交通大受影響。今天疫情令網購大增,瘟疫下的倫敦沒有此等科技,結果傭人就成了「在家購物」的人肉代表,處理日常生活大小交易。疫情也催生了新生意:由於船隻不敢駛近倫敦,市民連購買基本物資都有困難,笛福就提到有河岸工人「把握商機」,負責運送物資到倫敦市內。

Ad Block

至於政府的反應,同樣是熟口熟面。倫敦政府為免引起恐慌,又或要掩飾其政策失誤,很多死亡個案都被記錄成其他死因,藉以壓低瘟疫死亡率。今天我們懂得隔離的重要性,當時一個類似措施就笨拙得多:只要某家某戶有「確診個案」,全屋住客就從此不得離開,其他人亦禁止入內,結果當然是一人感染全家中招。誰去看守染病戶?瘟疫下經濟不景,為了「保就業」,倫敦政府於是就聘請大量生活有困難的市民為watchmen,負責監視這些住戶。

同事沒有提及的,是現在有互聯網有片睇有機打,在家避疫多姿多采得多。不過話說回來,當時倫敦一般市民根本沒有甚麼娛樂,更加沒有旅遊的概念,生活本來就沉悶刻板,落差應該沒有今天明顯……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