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0-08-14 04:30:00
日報

英國GDP跌兩成 失業率低過香港?

分享:
英國4至6月失業率僅3.9%超低水平。(資料圖片)

英國4至6月失業率僅3.9%超低水平。(資料圖片)

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中有個頗為誤導的概念,稱為Okun’s Law,有許多個版本,最流行的定義是每當實質GDP增長比正常趨勢少2%,失業率就會上升1%。誤導,在於此說雖稱為「定律」,實情是從來也不太可靠,兩組數字的比例時高時低。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國家第二季GDP都錄得驚人跌幅,但其失業率卻未見明顯上升。最誇張的例子,來自英國。跟去年同期比較,第二季GDP下跌了超過兩成,成了歐洲之冠,跌幅是美國的一倍。不過,英國4月至6月的失業率,竟然維持在3.9%的超低水平,比經濟環境明顯正常得多的香港過要低(順帶一提,英國官方的失業率以3個月平均計算,香港統計處相信是承襲殖民地遺風,至今仍採用同一方法)。

失業率脫離現實,當然是因為停薪留職、失業但沒有計劃找工作等人口大量增加。抗疫防疫令到商業活動停滯,加上英國政府推出保就業計劃(Job Retention Scheme),促成了「勞工市場中陰身」的普遍現象,各種就業市場數字因此變得不可靠。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就業報告,6月時約有750萬人「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其中有300萬已經「暫時」了超過3個月,而根據官方定義,這類人是會算進就業人口的。

芸芸數字之中比較能夠反映現實的,我認為是每星期工作時數:今年4月至6月跟1月至3月比較,英國工作時數大跌超過18%,與GDP下跌幅度相近,是有紀錄以來最誇張,勞動力投入倒退四分一個世紀,回到1994年時的水平。

按此推論,當救市計劃在10月如期完結,若到時英國經濟仍未有起色,將會有大量人由「暫時離開工作崗位」變成「永久離開工作崗位」,失業率會因而急升。急升不是因為經濟突然變差,只是根據定義作出的數字調整而已。

除了Okun’s Law,其實宏觀經濟學中有不少的「規律」,例如著名的菲利浦曲線,也是時而消失時而再現,關係有時強有時弱的。主因之一,正是數據量度有歧義,有太多灰色地帶,只是太平盛世時問題不太明顯,疫情之下變得特別誇張吧了。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