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將持續巨額投資於雲端及AI基礎設施。(資料圖片)
9月上旬,美國勞工部公布8月就業報告,非農就業數據再次令市場感到意外。當月僅新增22,000個職位,遠低於市場原本預期的約75,000人。數據公布後,美股市場出現短暫震盪,美股三大指數當日雖一度回落,但隨後迅速企穩。9月向來是VIX季節性較波動的月份,但當日未見急升,反映市場情緒相對平穩。正如筆者早前提過,現階段操作應維持審慎樂觀,不宜盲目追高,也毋須過度悲觀。
非農數據疲弱,無疑再度把焦點推向美國聯儲局。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多次強調「勞動市場健康」是議息的重要指標。如今新增職位遠低於預期,等同於為降息提供了有力佐證。市場普遍認為,今年減息幾乎已成定局。根據CME FedWatch工具顯示,市場預計聯儲局在今年會減息兩次,一共減50點子。然而,仍須關注兩個風險:其一,關稅所帶來的通脹是否完全反映?其二,經濟下行壓力是否延續?因此,9月市場或難免反覆拉鋸。
雖然經濟數據走弱帶來不確定性,但人工智能發展有望能夠為社會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或帶來新一輪的工業改革。從長遠來看,AI股仍然是資金追逐的其中一大投資主題。當中,中國AI自主供應鏈已成為關注焦點。隨著美國持續對華收緊芯片出口管制,中國企業正加快自研腳步,從算力、演算法到雲端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本土自給能力。阿里巴巴(9988)便是代表的公司。最新財報顯示,雲業務同比增長26%,AI相關收入更連續多季增長。管理層更表示,未來3年將持續投入巨額資本,僅上季度就有386億元人民幣用於雲端及AI基礎設施,年度累計投資已超過千億。此外,阿里宣布自家研發AI晶片,有助減少對英偉達等美企的依賴,向構建自主AI生態踏出關鍵的一步。市場對此反應積極,阿里股價近期一度大漲近兩成,反映投資者對其AI轉型的信心。這也證明,即使經濟環境波動,資金仍願意流入具長期增長潛力的板塊。
與此同時,美國科技巨頭亦在加速推進AI。Google在I/O大會上展示了Gemini模型於搜尋、辦公及開發者工具上的廣泛應用。第二季財報顯示,Google Cloud收入大增逾30%,成為整體業績的重要推力。更重要的是,Google在反壟斷訴訟中取得突破性結果。雖然或面臨小額罰款,但毋須分拆核心業務,包括Chrome瀏覽器與Android系統,並可繼續作為Apple裝置的預設搜尋引擎。消息一出,股價迅速刷新歷史高位。
綜觀全球,AI已成為科技股的核心驅動力。無論是中國推動自主供應鏈,還是美國企業拓展AI應用生態,均展現出龐大增長潛力。當前市場指數雖處高位,9月份亦傳統上較為波動,但筆者認為,若後市出現健康回調,反而是加碼AI概念股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