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2025-10-10 04:30:08
日報

「足球」或者已離開球場

分享:
「足球」或者已離開球場

「足球」或者已離開球場

更準確去說,該是「足球不局限於球場」。近日在讀《How to win the Premier League》, 作者Ian Graham曾經在熱刺和利物浦的數據部門工作,他將過去的經驗著書,既道出數據的盲點,同時也寫出數據收集和分析如何讓一間球會變得更成功,尤其是球員的收購買賣策略上。

一個賽季成功與否,不能單靠錦標數量來評估,事實是很多球隊在聯賽的目標也不是「冠軍」,Ian Graham認為其中一個衡量球隊有沒有成功的標準,是球隊所投資和花費的支出轉化成聯賽積分的效率,不是單看錦標數量。

adblk5

「數據分析」曾幾何時有種無無謂謂的感覺,「一味橫傳」,傳球成功率自然高。足球甚或世事也好,總是有些「阿媽係女人」的事情,「傷患少自然更容易有好成績」,相信沒多少人會反對。然而數據分析卻又為這些真理添加了有趣的註腳。請AI回帶看一下過去10個球季,球隊在傷患次數和倦勤場數的表現,阿仙奴實在未如人意,以24/25球季為例,經歷36次傷患,球員不能參與訓練或比賽的日數為1,297日,20隊中缺席日數排行第4。極端的對比來自升班奪標的李斯特城,該球季他們只經歷了20次傷患,275天缺席,或者「奇蹟」不只在球場上發生,就連訓練基地的gym room也有。

倘若你信科學不相信奇蹟,大可參考一下歐洲豪門球會的動向。皇馬、拜仁、曼城等球會已經在訓練場地和設施上「拆牆鬆綁」增加投資,除了提升治療技術,球會在應對傷患上,漸漸嘗試從「有病醫病」的「被動治療」改為「個人化預測」的「超前部署」,整合訓練負荷、睡眠、營養與球員疲勞等數據,並預測球員受傷的風險,並配合更先進的復康設備讓球員在一般比賽後更迅速和有效恢復狀態,減低球員拉傷「自己整親」的風險。運動科學和醫療已經不再是輔助,尤其是在比賽頻繁密集的年代,更加變成球隊戰術和實力的一部分了。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