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2-07-07 04:29:01
日報

肚屙又關五臟事?

分享:

肚屙(腹瀉)是常見疾病。粗略地的概念:病因可分為外因、內因;症型可分為:寒症、熱症。

若因偶爾因飲食不當或四時天氣引起的外因腹瀉,一般起病急,治療也容易;中藥治療服兩、三日藥已經可以搞定。內因腹瀉,是指與肝膽,脾胃,腎等臟腑病有關的腹瀉,病情一般纏綿已久,治療亦需要較長時間。

香港地理環境,臨海濕熱,廣東人特別容易脾虛,傳統廣東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當中陳皮、老薑都有健脾化濕作用。脾虛瀉的特點,大便落水後稀爛或散爛不成形,嚴重的甚至會看到大便中夾有未消化的食物。廣東人煲湯最喜歡用雲苓、黨參、白朮、淮山、蓮子、茨實這類湯料,它們本身就是治療脾虛瀉的中藥材。所以,廣東人喜歡煲這些湯,不無道理。

肝氣鬱結引起的腹瀉,每當壓力,心情緊張時而病情加重。肝鬱腹瀉的特點是易有有腸氣腸鳴,食後即腹瀉或腹痛後即瀉,中醫稱之為「痛瀉」,症狀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腸易激綜合症」。治療上,疏肝理脾,可改善症狀。

曾有肝鬱病人,因大便稀,小便頻,被當成脾虛腎虛治療,一年未見效,經朋友介紹來診。我發現他其實是因為焦慮而飲水過多,導致體內水分太多導致大便稀,小便頻。囑他減少飲水,加上心理開導和中藥治療,病情很快得到改善。

腎虛的病人會小便頻,大便清稀,為甚麼我知道這病人是肝鬱,而不是腎虛瀉?腎虛腹瀉有一個很有趣的特點,就是黎明時分臍痛腹瀉。病人會告訴我,起床第一件事是就到廁所拉稀便。

不過,要分清腹瀉屬於肝、脾、腎哪個臟腑出問題,還要結合全身症狀、舌象脈象來綜合分析,才不會斷錯症。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