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2-09-26 10:15:00

引入護士刻不容緩

分享:
香港醫護人員現短缺

本港醫護人員現短缺。(資料圖片)

香港醫護短缺是不爭事實,特區政府以至社會都普遍認知這問題。特區政府早於十年前,即2012年便成立了「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展開研究,並且於2017年6月公布了《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對十三個須進行法定註冊的醫療專業的人力規劃進行了研究,當中包括護士專業。
根據《報告》,截止2016年年底,香港整體醫療專業大約有99,000人,當中註冊護士39,178人(佔整體醫療專業39.5%)、登記護士13,211人(佔整體醫療專業13.3%),換句話說,護士佔本港整體醫療人手超過一半,護士人口比例為1:141,重要性不可或缺。同時,《報告》推算到2025年,香港將欠缺964位普通科護士,到2030年更會欠缺1,131位,情況並不樂觀。
六年過去,儘管特區政府已根據《報告》提出的建議,循多個渠道增加護士供應,例如透過資助大學、自資院校與及醫管局、私家醫院,持續增加護理培訓學額,但是護士的培訓周期長,註冊護士需修讀五年制大學學士護理課程或四年制高級文憑護理課程,登記護士則需完成兩年制訓練課程,難以一蹴而就。再加上近期的移民潮及護士離職潮,護士流失問題惡化。根據食物及衛生局的數據,醫管局在2019/20年度的護士離職率是5.9%,2020/21年度增至8.2%,即是在29,890名護士中,大約有2,240名護士離職。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更於9月22日的醫管局例行大會表示,最新的公立醫院護士流失率高達10.1%,「護士荒」嚴峻。
而根據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2021年3月24日的討論文件(立法會CB(4)600/20-21(05)號文件),特區政府於2019年委託了香港大學進行新一輪醫療人力推算。隨著香港迎向老齡化社會,各類醫療及安老服務對護士的需求都會增加,推算結果顯示,2030年香港將欠普通科護士3,679名,2035年將欠4,337名,到2040年更會欠缺5,060名,最新的推算結果比2017年的《報告》進一步惡化。
面對如此嚴重的「護士荒」,若特區政府再不「提速提量」,及早增加護士供應,紓緩人手壓力,整體醫療服務將進一步受到影響。除了持續增加護理培訓學額,推出措施挽留本地護士,引入境外包括內地護士是另一方法。
上周四(9月22日),醫管局公布推行「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招募內地醫護來港交流,計劃包括於明年初招募70名內地護士來港,並於兩年內把名額增至300人,這批內地護士不用在港註冊,工作模式則參照2007年的「粵港專科護士培訓計劃」。
公布一出,隨即有意見表示擔心免內地護士註冊是「打開缺口」,又擔心語言不通溝通有誤等等問題,在我看來,實踐的經驗證明了這些「擔心」是過慮。先不說過往已有進行類似交流計劃的經驗,第五波疫情時內地援港醫護的水平及表現也是有目共睹,而所謂的語言或系統差異,當時已進行了相應調整,我相信日後亦可根據當時的經驗,進一步理順彼此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相關組織或人士適宜放下保護主義,以香港市民的整體健康出發,接納境外包括內地護士,大家攜手合作;而醫管局則有責任確保來港護士的資歷、工作經驗及水平,達到香港的要求。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