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7-28 04:30:00
日報

汗症的中醫治療及食療

分享:

上周分享了自汗和盜汗的成因,以及如何分辨,若錯過了可以爬舊文來看看。

讀者急不及待問:汗症能怎樣治療呢?

治療是醫師的工作,但若讀者已從醫師處瞭解了自己是虛或實,是氣虛,還是陰虛,那就可以在正規治療之外,配合日常食療來輔助治療。    

例如:氣虛的人怕風怕泠,氣虛易倦,汗多稀淡者,食療上可選用黃芪、黨參、太子參等;口乾,夜汗,大便乾,可選擇養陰食材,如生地、熟地、玉竹、麥冬、山萸肉等,再配合一些有收斂止汗作用的浮小麥、五味子、烏梅。

除了服中藥和食療,傳統中醫還會用外洗方幫病人。例如:浮小麥煮水,用小毛巾沾藥汁抹身。滑石粉、明礬、冰片,磨細粉用粉撲敷撲在局部多汗的位置等。另外,針灸有特效止汗功能的穴位,如:合谷穴和復溜穴。

汗症虛多實少,實證多見於體質濕熱的青壯年人。他們的汗質地黏稠,尤其腋下汗多氣臭,令衣物染黃。中醫認為是肝經濕熱有關,病人除了控制易怒和緊張情緒之外,日常亦注意少食辛辣濃味食物。食療上則以清熱祛濕為主。

此外手足汗多,同樣令人困擾。嚴重可能寫字、揭文件都會留下汗漬,社交上怕與人握手,不能從事某此手作工種等,如腳汗多。中醫認為「脾主四肢」,手足汗出病人多是脾胃不好,導致脾胃運化水濕功能失常,津液從手足而出。透過健脾化濕治療,手足汗也會改善。

汗多的人社交場合中感到自卑,產生負面情緒,甚至令自尊心受損及影響工作,部分人或會出現焦慮症及抑鬱症。所以,不要輕視出汗問題。  


中醫博士,社區醫師,著有《中醫師教你的103道家常湯。茶療》
Facebook:李醫師的診聊室;email:[email protected]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