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4-09 04:30:00
日報

大學是否職業訓練所?

分享:

 「大學究竟是否職業訓練所」這個問題,坊間經已討論多年。還有兩個月,新一屆的畢業生又會投入市場,在失業率高企的今天,這個問題值得再次討論。
 

對於大學是不是職業訓練所,坊間有兩種主流意見:第一種意見是,大學並不是職業訓練所,而是栽培學生成長啟發,著重長線教育的地方。學生畢業後在職場的發展,乃是個人的修為。第二種意見與第一種意見剛好相反。如果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的話,那麼為甚麼要把大學分成若干的學系,更包括那些以考取專業資格,培養專業人才為目標的學系呢?

再進一步思考,如果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而是純粹啟發學生成長的地方,那麼何不以哲學作為中心,通識作為旁支,培養一些懂得思考又有常識,卻沒有專門知識的學生呢?


從僱主角度思考
我們現在換一換角度,從僱主對人才需求的方向思考。不少的專業工種,例如醫生、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等,都會要求應徵者具備相關學系的大學學歷,以及若干專業資格。

就此,專業資格其實是建基於大學學歷之上的。大概不會有會計師事務所聘請一個英國語文系新畢業生當一個會計師,也不會有律師樓聘請一個電腦工程系新畢業生當律師。

Ad Block

所以對於僱主來說,大學便是提供相關人才的源頭。


從社會宏觀思考
在數十年前只有精英中之精英才能考進大學的年代,社會大概能夠容納這百分之二的精英被栽培成思想家、學者和哲人。

但在大學教育普及的今天呢?我們總不能接受百分之幾十的年輕人都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不是為日後工作而學習。因為社會始終需要新血去補充勞動力,所以運用知識的,應該佔年輕人口的大多數。


學術的路不好走
說到這裏,我又想帶出另一個問題:為甚麼近年的年輕人傾向於無止境的增加學歷呢?

Ad Block

我想就這個複雜的問題作一個簡單的解說。首先,在學校的環境,分辨高低的唯一指標就是分數和學歷。年輕人浸淫在這種環境,自然覺得學歷愈高愈有競爭力。其次,教導他們的老師,也是在這個文憑競賽遊戲中成功的勝利者。這些老師自然會以自己的成功為榜樣,鼓勵學生效法進修,成為學者的一分子。

殊不知現實是,現在高學歷的人愈來愈多,拿著一個博士學位也不代表能夠取得教席為(說得坦白一點:其實是很難)。在學歷高但社會經驗淺的狀態之下,造成「兩頭唔到岸」的結果,有苦自己知。

Ad Block

討論至此,我大概可以作出一個總結:大學的部分責任的而且確是為某些專業提供專才,滿足社會需求。當然大學仍有很多其他的責任,例如創造知識,培養學者哲人等等。

一刀切的認定或者否定大學作為職業訓練所的功能,都是不全面的。但我們必須謹記,大部分大學生的最終目標也是投身社會工作,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