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0-10-23 04:30:00
日報

生涯規劃?不如談職場適應

分享:

近這幾年出現了一個名詞──生涯規劃。我心目中即閃出一個問題:有人會規劃自己做一個職場小薯的嗎?答案大概不會。如果有得自由規劃,即使不是規劃自己成為大老闆,起碼也是個專業人士吧!但事實上社會上大老闆沒有多少個,但職場小薯的崗位倒有很多很多。
 

當年升學也是被選擇
生涯規劃鼓勵學生在求學階段,便為自己將來的升學就業來個規劃。這種主張,和我當時讀中三及中七的情況截然不同。

記得中三那一年,就是選擇中四至中五讀文科還是理科的那一年。當年大部分同學都偏好理科,於是只有成績較佳的那一批同學可以讀理科。到了中七報讀大學的時候,那時候大學入學是按指定學系作出分配的。我還依稀記得當時可以報20個志願,然後各大學看你的高考成績去決定「派」給你哪一個學系。

那時生涯可以規劃嗎?我認為不大可以。即使是有規劃的成分,也是別人給你規劃多於按自己的喜好自由規劃。


在社會打滾
就是被選擇的過程

出來社會工作多年,我發現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完全按我的自由意志規劃的,總得就現實環境來一個平衡。就正如足球比賽一樣,你能夠規劃對手讓路,騰出一個空龍門,讓你以最佳姿勢來一個優雅入球嗎?答案肯定是不可以的。在爭取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捱夜流汗,苦苦掙扎,咬緊牙根,苦中求勝。 


生涯規劃的可控部分就是消耗
我覺得生涯規劃最可以控制的部分,其實就是幻想和消耗的部分。以用家角度,生涯規劃最值得享受之處在於對未來的憧憬;在進修課程高度商品化的今天,生涯規劃最能夠控制之處,在於可以報讀所希望報讀的課程。只要一天不踏足社會,一切行事都在計劃之中。

完成法律課程,不代表就是一個有案件的律師;完成會計課程,不代表就是一個有僱主、有客戶的會計師。每一個人都總需要被客戶揀、被僱主揀、被社會揀。客戶和僱主揀一個人,是帶有風險和成本的。於是他們只會揀心目中最適合的人去幫助他們。


投身職場之時 便是夢幻氣泡刺破之日
習慣於自由規劃生涯的年輕人,很大機會在這個時候才碰上人生的第一個大釘子。發現生涯根本不能夠由自己規劃,卻是由別人去選擇。不少人就在這個階段,選擇回到生涯規劃的夢幻氣泡,不斷重複進修、追尋夢想、了解自己的循環之中。說得直接一點,就是不出來社會工作。

Ad Block


培養適應力 讓年輕人走更遠的路
老土的說一句:世事常變,變幻才是永恆。與其鼓勵年輕人作出生涯規劃,倒不如培養他們的適應力和洞察市況的能力。讓他們在彎彎曲曲,高低起跌的人生路之中,不斷的磨練,不斷的自我成長,做到愈戰愈勇。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